林黛玉被絮儿的一番话弄得羞了个大红脸,只道:“你且等着瞧罢,等到时候,我可也有的是机会反过来打趣你的。”
“没关系,我可脸皮厚着呐!往日我哪一刻害羞过了?”絮儿只捂嘴偷笑,又道:“姐姐,话说谢家那头可有准话?可别叫林姑父一味只觉他好,旁人再不入眼的。可到头来却白高兴一场。”
黛玉知道絮儿问的是谢渠是否同意入赘的事,便也不瞒她,只低声道:“……若是他真不肯,只怕父亲早就另寻别家了。他……只说乐意的。”
黛玉说这话的时候,脸蛋红扑扑的,未曾饮酒却热三分,脸上难得显出三分小女儿的娇媚来,只看得絮儿都觉倒十分稀奇——
毕竟黛玉素来沉稳清冷,便是秋水芙蓉,也该是开在月光下的那种,自染着一股拒人千里的仙姿,便是她也不曾见过这般娇俏的样子。
只能感慨……
原来仙女儿也有下凡的那一日!
只是可惜了,这等仙姿,原是为了旁的臭男人!
絮儿扁扁嘴。
好嘛,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若谢渠真真是未来的林姐夫,给她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诋毁的。毕竟这年头,既优秀到相匹配她林姐姐、又甘愿入赘林家的人物,实在是万里挑一,万一吓跑了,她可赔不出第二个!
到时候可真要把自个儿赔进去了。
絮儿心虚的捏着手指,到嘴边的吐槽话,当下变成了夸赞:“那才好呢!也不知何时能吃上姐姐的定亲宴?”
黛玉只拿了一卷书,敲了她的脑袋,咬牙道:“怎么,你倒是这般期盼我早些嫁出去,难道竟是厌烦我了不成?可不能顺了你的意——这事还不一定能成,如今谢探花身上仍有婚约,杂务缠身,难不成我且要横插一脚去?”
絮儿想起当日在南山寺的谢渠的窘况来,不免也点头:
这谢小探花哪哪都好,只唯有这一点不行:
身上有纠缠不清的婚约,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和他不相干的污糟事,可若是处理不好,只怕哪一家大家闺秀都不肯屈就的。
真是美玉微瑕,实乃憾事。
“我听大哥哥说,张谢两家正打着官司呢!京兆尹莫大人亲自审理的,这几日可在外头闹得沸沸扬扬,八卦满天飞,只期望谢探花能顺顺利利解了婚约罢。”
黛玉柳眉微皱,颦颦蹙蹙显然也是担心这事的,只点头更待要说甚么,却听得一旁的许筝羽笑着问:
“大伙儿可瞧瞧,这两个小姊妹日日在一块儿,且还有说不完的话。你们二人又在私下说什么悄悄话呢?可别忘了今日联诗才是正经。”
絮儿没把二人这些话说出来,只笑道:“没什么,只是临时抱佛脚,请教林姐姐如何压这诗的韵脚呢!”
“若是为了押韵而强行改词,反倒是不美,匠气重了,却少了三分洒脱。联诗讲究的就是一个随性,押不押韵的都是其次。”黛玉和絮儿向来有默契,听絮儿这么说,立马就接上了话。
不过许筝羽明显没想着放过她二人,又道:“说的好,只是大伙儿都已联了好几句了,偏你们又偷懒,快,下一句归你们了。”
黛玉朝一旁记诗的女使看去,果然见大伙儿在二人说悄悄话的时候,已经联了十几句了,有好的,有平庸的,遂只自个儿提了笔,在纸上续写道:
「细听乌啼声,独饮欲断魂。
携酒扣门扉,举杯共黄昏。
雪落满菊圃,花开又一春。」
黛玉也是一时兴起,才思泉涌,落笔如神,立刻便联了三句。
众人细看去,词是好词,却一时不明所以。
只有惜春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只冲着许筝羽道:“大嫂嫂,
237章 小菊圃姐妹联新诗,翠琅玕晏絮论旧缘(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