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元月初一是大日子,即便是有后妃生产,也不影响皇帝在这新的一年里祭祀、宴请百官。
当今圣上节俭,往常冬至日等也有大宴席,只是圣上深觉破费,才一概免除,算来一年到头只有这一日才是正日子。
这一日,不仅仅是京城文武百官,更有勋贵侯爵都齐聚一堂,等皇帝祭祀完,席面便能从太和殿里头直直摆了百十米长。
不过即便是宫中食物精致,百官也不敢多食,多半只是一种陪吃的流程。
像贾放之流,都正襟危坐,只等着到了时辰回家,正好能赶上家中岁宴——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呢,非得在这等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吃那两口虽是御赐却已经冷掉的吃食不成?
……
不过很显然,皇帝的好意还是得领的。
等到贾放归家时,果然已经夜幕渐暗,一家上下只等他回家来一齐守岁了。
贾府里的传统,则是男女各分一处守岁,除非实在困倦或是身子有限,否则都要守到新年的。
男人们便在外屋子吃酒论事,女眷们便窝在一处,也亲亲热热的说话。
夜半烟火爆竹声轰鸣,将将又过一年。
孟氏作为家中长辈,便主动拿出早就备下的压岁钱,一个个分发给小辈儿,连最小辈的薪哥儿也分了压岁钱。
絮儿呢,则把孟氏和一众长辈塞给她的压岁钱收起来,想着过两日去金铺子里打了个小金豆儿,把它挂在腰间的小坠子上。
这是她自五岁起的传统,每过一年新年,便要给自己新打一个小金豆子,如今已经是第十六颗了。
再过两年,这小豆子都快能串成个手串,再往后便是项链儿……
家里头不缺那些金银珠宝,不过絮儿还是很稀罕这样朴素的小豆子,只道:“若是我能活个一百零八岁上,便能串成一串佛珠子来,估计就是功德圆满。”
对于她这一点小癖好,身边亲近的人也只能表示:絮儿喜欢便好。
……
其实这个年,无论宫里宫外,过得并不似往年一般如意。
只说大年大节的,坤宁宫便已经招了三回太医了,都是为着新生的十一皇子。
十一皇子体弱多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似乎因着这个缘故,圣上新年得子,好像也没表现出多大的欢喜来。
甚至于,连去坤宁宫探视的次数也不大多。
不过贾府依旧十分高兴,即便是听说贤德妃产后体虚,只在宫中将养,并不见任何外人,也阻挡不了贾府里的喜气盈沸。
王夫人更是眉开眼笑,大过年的,足足在佛堂里念了三天佛,吃了三天斋饭,也算是诚心诚意了。
也难为她,前几日,西宁郡王府里正传出了好消息——郡王妃薛氏怀胎十月,一举得男,正把西宁老太妃乐得合不拢嘴,恨不得昭告全京城,他家有后了。
荣府作为郡王妃那边的亲眷,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王夫人看着前来报喜的薛姨妈,脸上眉飞色舞的样子,活脱脱是来耀武扬威的,她真真是恨极了。
薛宝钗一朝得子,老太妃亲口答应,等过了年便要上书替这个孩子请封世子,薛宝钗母女这会儿才算是真真落定了下来。
只要生下世子……
宝钗也算是在府里真正站稳了脚跟的。
如今薛蟠也正跟着姐夫的人在西边做生意,也算有个正经的活计。光是这一点,便也深觉出权势的好处来:西宁郡王府即便是没落,只要爵位尚在,在京城总有一席之地。
只能暗自庆幸一句,当日里的抉择没错。
王夫人呢,向来是个善于记仇的,正被薛姨妈的喜气刺激了好几日,就听闻元春产子,立马颠倒了个,只暗中嘲讽薛姨妈:
你女儿生的再好,也不过是个郡王府的后人,可她女儿……生下的可是皇子!
其中差距不言而喻。
这王家嫡亲姐妹二人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临到中老年,却为着小辈婚事反目成仇,不仅不相互帮扶,这会儿更是斗的眼红,谁也见不得谁的好,暗自较劲,也真叫人笑掉大牙的。
……
除了这二家,进士巷贾府过得也不如往年欢乐。
只因过了这个年,絮儿二舅一家,带着星舟表妹便要回乡。
孟星舟入京来,便是为着寻一个好夫家,如今得偿所愿,定下了好夫婿,也不好再赖在姑姑家里,只得回家备嫁。
除此之外,茯苓也要跟着回新吴。
这是絮儿最不舍得的。
茯苓自三岁起便跟着她,已经有十余年,不论去哪儿,絮儿都离不得她的,如今倒好,偏要分隔两地,真真叫人不大适应。
可是也没法子,如今茯苓也姓孟了,虽说只是收养膝下的干女儿,却是上了族谱的那种,免不了要回去在祠堂上磕头认亲。
这一回跟着二舅母一家回新吴,不仅为着正名,也是同样要备嫁。
茯苓已经十九,她干娘也想着替她置办一份嫁妆,到时候也不必太过着急。
孟氏倒是不像絮儿那般不舍得茯苓,也是替她十分高兴的。
姑娘家回家备嫁,马虎不得,也代表了往后余生,是有好归宿的。在孟氏这种“十全”妇人来看,的确算得上是好事。
只是她不免又因此想起自家最叫人操心的浪子、二儿子贾?来。
贾?这会儿正和雷宗麟二人,在滇南处布兵防守。滇南蛮族甚多,多半是不曾开化的地带,因此骚乱常有,一点也不比东南倭寇好处理。
每每有什么消息传到京城,总叫孟氏提心吊胆一回。
好在这两个孩子,虽然年岁也都不小了,但亲事已经定下,早一两年晚一两年也不是甚么事。
孟氏也打算明年必定要寻个好日子,叫贾?回来——
即便他这会儿就在准岳父手底下带兵,只拖着不成亲,那也不像话!寻个好日子把事儿办了,她也就落定一块心思。
同样的,雷宗麟这会儿也正式和茯苓定下亲事,孟氏也能管上一管,也同样想了,干脆抓了他们二人回来,把婚事先办了才安心!
只有絮儿呢,是
236章 小菊圃姐妹联新诗,翠琅玕晏絮论旧缘(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