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和另外两个工人轮流保管。张厂长看着他们在本子上认真记录,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朱奠培的话又不能不听。
越国的钢铁厂里,劳动国际派来的工程师林工正在调试新的配料系统,周启元站在旁边,脸色难看。
林工指着屏幕上的数字说按这个配比,焦炭能省一成,但得让配料工盯着,每半小时测一次铁水成分。
“他们哪懂这个?”周启元不屑地说,“都是些农民出身,能把料扔进炉里就不错了。”
一个满身煤灰的工人走过来说:“林工,刚才那炉铁水,硅含量高了点,我加了点锰矿。”
林工问工人怎么知道硅高了。工人说看火苗颜色,红里带黄就是硅多,发蓝就是硫高。他们老早就能看出来,就是以前说了不算。
周启元愣住了。他从没听过工人跟他说这些,以前都是工头说了算,工人只管出力。
林工让这个叫郑大山的工人去培训配料工,自己则带着周启元去看新安装的成分检测仪。机器旁边围了十几个工人,郑大山正拿着化验单给他们讲解。
“以后你们每炉都自己测,结果记在黑板上。”林工对工人们说,“谁配的料合格,月底有奖金。”
周启元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心里有些不安。这些工人好像不再是只会卖力气的机器,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几天后,明国的松京城来了虞国劳动国际的巡视员老顾。他是来检查技术合作章程落实情况的,第一站就去了周启元的纺织厂。
王顺带着他看了监督小组的记录本,上面详细记着每天的废品率和原因。这周废品率从百分之八降到了百分之五,但李工头不太配合,总说他们多管闲事。
老顾没说话,径直走到仓库。王顺他们正在给新到的齿轮编号,每个编号都对应着一台织机。
“不错,跟我们那边的做法一样。”老顾点点头,“但光记编号不够,得记换下来的旧齿轮去哪了。”
王顺说旧齿轮都是废铁,卖了换酒钱。老顾严肃地告诉他不能卖,旧齿轮能看出磨损规律。比如哪台机器的齿轮总坏,可能是安装不对,得调机器,不是光换齿轮就行。
这话让王顺茅塞顿开。他赶紧去找周启元,让他把卖出去的旧齿轮追回来。周启元虽然不情愿,但看着废品率确实降了,也就没多说什么。
在宁国的造船厂,老顾看到了更有意思的事。赵虎他们不仅管焊条烘干,还自己画了张焊缝质量图,把每道缝的检查结果都标在上面,红的是不合格,绿的是合格。
赵虎告诉老顾,张厂长一开始不让他们画,说没用。现在他天天来看,哪片红的多,就盯着哪片返工。
老顾问起工人培训的事,赵虎拿出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他们自己凑钱请老陈教,晚上在工棚里学。本子上记着焊接电流参数。
老顾翻了几页,指着一个数字说这个电流太大了,容易烧穿。赵虎脸一红,说昨天试了下,果然穿了。后来调小了点,就好了。
喜欢。
第378章 监督初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