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穷人生了病更是只能求神仙保佑,哪有这般从容?
在游记的末页,曹植写下深深的感慨:“许都邺城的风,吹的是士族的衣襟,曹丞相的法家治国思想被看做暴虐无道;江东的风,却吹在百姓的田埂上。孙权与袁夫人夫妻不谈‘王道“霸道”,他们只做‘实事,让寒门有书读,让病者有医看,让穷人也有婚丧嫁娶的体面。依吾之愚见,未来不只流民百姓往江东跑,有钱人也会来此落地生根。此处的安稳不是虚名,是百姓能活下去的踏实。”
三个月来,曹植刻意低调,以商人装扮在客栈与街巷间穿梭,原以为无人留意,但他终究还是发现了身后那些刻意追随的目光。
并且,曹植发现似乎有人悄悄动过他的笔记。
“呵呵!”
曹植望着窗外的小贩走卒,忽然笑了:“我出来这些时日,父亲不慌不忙,未曾发怒勒令我回去;孙权与整个江东文臣武将竟也像是瞎了一般,仿佛全然不知到我的踪迹!”
怎么可能?
曹植可不认为他有这般本事,能在孙权的地界上过得闲云野鹤一般,而孙权会全不知情。
“罢了!”
曹植知道自己的身份特别,本就是藏不住的事,与其让别人暗中揣测,不如索性让自己的文笔见见光。
午后,曹植怀里揣着札记直奔城西的徐氏商行。老板徐兵是江东有名的书商,素以刊印民生文书闻名,镇江老辕的所有书册能流行于世有徐老板的一份功劳。
见这位自称 “曹小三” 的假商人真公子要出版游记,徐兵起初还有些迟疑,待翻到 “寒门子弟入学堂不需束修”“医馆药价明码标价” 的记载,眼睛顿时亮了,心中直叹:“这般实在的文字,百姓该看,士族大家们更该看!”
几句话将曹小三打发走,徐兵捧着那书稿的手已经激动得发紧。
徐兵是顶聪明的人,明着是商人,实际上奔走在孙权夫妻身边。这位 “曹小三” 的文字实在,可字里行间藏的身份太敏感!
“能对江东民生观察得如此细致,又敢明着对比许都邺城的境况,除了那位最近流连在建业城名声在外自在低调的曹三公子,还能有谁?”
仅凭几段文字,徐兵已经猜透了曹小三的身份。
“这游记若真是曹操家那三公子所写,我家商行刊发前断不能少了袁夫人的过目。只怕……还要孙将军示下。”
当日黄昏,徐兵便将书稿工工整整理好,亲自送到了将军府。
袁绮绮正在廊下核对新学堂的课表,丁香和栀子两个姑娘左右伺候,不仅添笔磨墨,整理稿件,甚至还能帮着记载两笔。
“夫人,请看这个。” 徐兵将文稿恭敬奉上,“城西来了位‘曹小三,写了几页游记,字里行间都是咱们江东的民生事,他来到商行托草民发行出卖。只是…… 这文风与见识,不像寻常商人。草民不敢擅自做主,还请夫人示下。”
喜欢。
第367章 江东仿佛全然不知曹植踪迹,怎么可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