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6章 江东这片土地,承接了中国逐渐南移的经济中心[1/2页]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黛绿不是妃子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吴太夫人的院子里,贵妇人们的话题还缠在让孙权 “添丁进口” 的闲篇上,大家眉飞色舞地说某家贵妇求来了生子秘方。
     窗外的日光却已悄悄移过将军与夫人的院落,落在袁绮绮案头那叠厚厚的卷宗上。
     两个站得笔直的身影,侍奉在旁。婢女丁香穿着蓝布衫,在袁夫人交代下手脚麻利地收拾起散落的卷宗,将它们按州郡分类码好,连边角都理得整整齐齐。婢女栀子穿着青布裙,将新沏的花茶放在案边,动作轻柔稳当,没溅出半滴茶汤。
     “夫人,天色不早了呢!您是还要再看一会儿书,还是亲自去接阿登公子散学回家?” 丁香眉眼弯弯,虽还带着怯生生的笑意,已是尽量大方表现。
     这两个婢女是袁绮绮的小姑子孙尚香特意从选拔送来的,早半个月就送来府里学着伺候了。
     “你把小葵丫头给嫁了,定是许久不习惯。罢了,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好人儿倒是有一双,暂时搁你身边,为你添茶倒水拿暖炉打扇子。”孙尚香的来信还说明了这两姑娘的来历。
     丁香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父亲曾是县里的教谕,家中虽不富裕却也书卷飘香。可乱世灾荒说来就来,先是疫病卷走了父母,接着战火焚了家园,十三岁的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一路乞讨着投奔江东,阴差阳错进了孙尚香的部队,只求能当个烧火丫头换口饭吃,却因识得几个字被孙尚香留在身边。
     栀子的身世更令人心惊。她生在扬州乡下的赤贫人家,大旱那年颗粒无收,饿疯了的父母含泪将她与邻村孩子交换,等待她的本将是被大人吃掉的命运,却幸好被孙尚香路过救下来。
     两个姑娘身世可怜,却自立自强,不仅做事勤快、伶俐,还有眼力见儿。
     丁香一直保持着读书人家的娇养和细致,整理卷宗时连错字都能一眼挑出。栀子被孙尚香身边的女兵教过拳脚,做事麻利得像阵风,眼里更有活计,袁绮绮抿唇时她已备好热茶,起身时她早掀开了门帘。
     江东贵妇人们的闲言碎语还飘在风里,两个带着清新气质的丫头已经来到袁绮绮身边,像孙尚香为她们取的名字一样,带着草木的质朴与灵秀,用女儿家细腻与温柔,填补着袁夫人身边,因为小葵出嫁后留下的空落。
     正如那些贵妇人所说,近些年江东的医疗情况变化很大。
     年江东的安稳,也不是表现在建业城池的稳固,秦淮河边的茶馆和舞台娱乐。
     建业城里,蒙学的琅琅书声从街头传到巷尾,不仅有士族子弟穿着锦袍端坐课堂,连挑担卖菜的汉子路过,都能听见孩子们念 “天地玄黄”。
     城中的医馆早是权贵专属,门楣上挂着孙权亲笔题的 “济世” 匾额,穿粗布衣裳的农人抱着孩子来诊病,郎中也会耐心号脉开方,药价明明白白写在墙上。更有那走乡串镇的医工,背着藤编药箱穿梭在田间,教农妇们用艾草驱蚊,给孩童种痘防痘疮,把华佗弟子新编的《农家医要》一页页讲给百姓听。
     附近郡县的荒村渐渐有了人烟,曾经因战乱而空置的院落里,近来总响起叮叮当当的修缮声。
  

第366章 江东这片土地,承接了中国逐渐南移的经济中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