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4章 浪漫诗人低头闻到泥土香[2/2页]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黛绿不是妃子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或是缀个 “赋” 字才显得郑重。可此刻,窗外传来舞团散场后的笑语,远处酒肆的伙计正吆喝着收摊,这烟火气漫进屋里,让之前那些文绉绉的称谓都太严肃。
     曹植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建业街头被人喊 “客官” 而非 “公子” 。曹植又一笑了,笔在纸页顶端落下三个字:
     曹小三。
     镇江老辕能称自己为“小袁”,他曹植可称小三,谦虚低调学习老辕的作风。
     望着窗外那片被月光洗得发白的青石板路,想起自己挤在人群里看演出时,被孩童的糖画棍蹭了衣襟也不恼的心境,那是曹植好久未有过的、落在凡尘里的踏实。于是蘸了墨,继续写道:
     曹小三游记。
     在河南田埂上浇苗的农人面前,在合肥守城的士兵面前,在建业城为一碗热茶满足的百姓面前,他曹子建,原也只是芸芸众生里的小人物,是个看过山河壮美、终于肯低头闻闻泥土香的过客。
     烛火映着曹植的侧脸,往日眉宇间的矜贵淡了许多,倒添了几分平和。他重新执起笔,在标题下写下第一行字:“秋,自邺城南行,过河南,见田禾枯,农人叹……” 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像在跟着秦淮河的流水声打拍子。
     这一次,曹植只想把路上见的枯禾写得皱巴巴,把江雾写得湿淋淋,把舞台前那片喝彩声,写得像能从纸页里溢出来。就像他此刻的心境,褪去了华服,光着脚踩在江南的软泥里,踏实得很。
     案头的札记渐渐变薄,纸上的字迹却越来越鲜活。
     写到合肥渡口的船夫时,曹植特意加了句 “其笑如江风,爽利”;记起建业书铺里买《小袁游记》的老丈,便补了句 “老者指腹磨出茧,逐字读,似品佳酿”。
     这些细碎的描摹,若是被许都的文臣大儒见了,定会笑他曹三公子落笔太俗,可曹植却写得专注,仿佛每一个字都沾着路上的风尘,带着人间的温度。
     夜渐深,烛火昏昏欲睡。
     窗外的桂香溜了进来,混着墨香,竟格外好闻。曹植伸手抚平纸页的褶皱,心里忽然清明:原来最好的文字,从不是雕梁画栋,而是像这江东的水,像建业的风,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流着,带着人间烟火的暖意,也带着一个 “小人物” 看世界的虔诚。
     纵然如此落入凡尘,曹植终究还是曹三公子,他的父亲是曹操。
     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曹植终究不舍父母担忧,写罢曹小三游记后,再与父亲曹操手书一封:
     “父亲亲启!儿自化装南行,已抵建业。一路所见,中原遍植小麦,江东独盛水稻。秦淮河畔,商贾往来,百姓安乐,竟有《养猪指南》一书传于市井,教民致富,实乃异闻。
     观此风土,与许都迥异。吴钩歌舞,不逊铜雀之乐;田间桑麻,更胜中原膏腴。儿愿暂居于此,观其治政,记其民生,或可悟得安邦之道。
     他日若有机缘,再献所感于父亲案前。望父亲勿念,儿一切安好。
     子建 顿首。”
    喜欢。
  

第344章 浪漫诗人低头闻到泥土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