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建安十三年,曹植第一次被 “镇江老辕” 的文笔与故事打动。
起初,受孙权故意放出的信息误导,众人都以为 “镇江老辕” 是位八十岁的老者,曹植也将这位镇江老人视作素未谋面的忘年之交。后来真相水落石出,孙权亲口告诉曹操“镇江老辕吾妻也” 。曹植才知道,原来这位 “镇江老辕”便是当年袁术之女、如今孙权之妻 ,江东第一夫人。
曹植在震撼之余,更有惊讶与无奈。
再加上曹操与孙权的对立关系,曹植夹在中间,诸多事都无能为力:他既无法劝阻父亲对江东大举用兵,更不能像叔父曹仁曹洪等那般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成为开疆拓土的勇士将军。
曹植的才华,终究只在诗酒年华与文采辞藻之间。
后来,曹植听从父亲安排,娶了出身河北高门士族清河崔氏的女子为妻。
崔氏的叔叔,正是名士崔琰。崔琰曾辅佐袁绍,官渡之战前,他曾规劝袁绍:“天子如今在许昌,百姓心向顺从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安定这一地区。” 袁绍不听,终在官渡大败。
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为别驾从事史,曾对他说:“过去查核户籍,冀州可达三十万之多,称得上是大州了。” 崔琰却答:“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反倒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对明公的期望吗?” 曹操肃然动容,向崔琰致歉,当时在场的宾客无不惊慌失色。
后来曹操征讨并州,留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可曹丕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一心沉迷追逐猎物,崔琰也曾直言劝谏。
可见崔琰此人,实在是大公无私、高风亮节。
曹操为曹植选择崔琰的侄女,从父亲的角度而言,确实为儿子曹植铺了路。曹操他希望这位家世好、教养好、有文化修养的女子,能辅佐曹植。
可无论是崔琰,还是他的侄女崔氏,后来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
或许,曹植与崔氏婚后也曾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时光,但这段婚姻终究给曹植留下了伤疤,让他的率真与浪漫一再遭遇打击。
那年,红烛高燃的新婚夜,崔氏一身锦绣嫁衣嫁与曹植,金线绣就的鸾鸟在烛火下流转光泽。那是清河崔氏的体面,是河北高门嫁女的排场,衬得她眉眼间既有士族小姐的矜贵,又藏着对新婚的羞怯。
曹植望着娇美的新娘,或是已经有了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璀璨的辞章。
或许崔氏也曾是曹植身边最耀眼的光。这位出身清河崔氏的新娘子,叔叔崔琰是朝野闻名的名士,一言一行皆有士族风范;而曹植是曹操最疼爱的儿子,才高八斗,笔下文章能让洛阳纸贵。
这对年轻男女的结合,是世家与权门的联姻,更是才子与佳人的相逢。
崔氏应该懂得曹植诗中的月亮与香草,会在曹植半醉半醒间为他研墨,听他说 “愿为西
第338章 曹植心中未熄的妄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