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反复与刘备通信确认后,明白了刘备的意思:蜀地眼看要拿下,急需他与张飞、赵云等带兵沿长江逆流而上,攻打江州,再北上与刘备合围成都。
那一刻,诸葛亮清楚,荆州这个临时据点,在刘备的政治蓝图里,该有序退出了。
刘备不能只守着荆州图谋天下,是时候走到《隆中对》规划的那一步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于是诸葛亮开始部署事务,要稳稳当当地支援刘备,助他一举成功。
刘备的动向、荆州的人事安排,孙权虽然人在濡须坞口,却打听得一清二楚。
只是孙权向来务实。理想状态下,他想占据整个长江天险,再拿下益州。可现实是,曹操在合肥一带时不时要跟孙权来一次会猎比试比试,荆州一地的防务是孙权麾下的鲁肃和刘备麾下的关羽共同掌管。
孙权本有更长远的盘算。
当年赤壁大捷的周瑜,此刻正带着小股部队在益州巴中。周瑜一度雄心勃勃,想辅佐孙权创下更大基业,可惜江陵一战中了箭伤,身体每况愈下,孙权只得召他回江东养病。这两年的休养,放缓了他西进或北上的脚步。
如今天下局势变幻,周瑜离刘备最近,眼睁睁看着刘备在蜀地胜仗连连、势力渐大,心里哪按捺得住?
可孙权在信里说得明白:眼下兵力有限,没法给太多支援,万不可盲目投入战斗,免得损失惨重。孙权甚至劝周瑜在当地广施恩义、招募兵力,慢慢来。
就在孙权苦思应对曹、刘之策时,袁绮绮除了是不是画草图分析各方军力,心里总在琢磨怎么打破这奇怪的三角关系:
孙权与刘备虽是盟友,却貌合神离;曹操与孙权打得你死我活,却谁也灭不了谁;曹操与刘备迟早决战,却迟迟未拉开序幕。
这僵局里,谁都占不到绝对优势,谁也没法一口气荡平天下。
“为什么非得要刘备这个盟友?若是刘备拿下益州后,痛痛快快把荆州、江陵还给孙权,让江东没了后顾之忧,哪怕偏安一隅,孙权未必不能接受。”
可偏生刘备得了蜀地就不想放下荆州,或许刘备自己觉得无所谓,诸葛亮也主张言而有信有借有还,但关羽却不答应。
那位关羽同志是铁了心要帮刘备看住荆州的。
袁绮绮实在不想看到那样的结局,孙刘联盟中孙权可以说是没拿到多少益处,仗得自己打,活儿得自己干,最后那关羽死死镇守荆州,一边与曹操抗衡,一边与孙权对峙,成就了关羽武圣之名,也让孙权背负了“鼠辈”反复无常的骂名。
当然,刘备也从此活在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中 。
袁绮绮一面想着,心里竟冒出个大胆的念头:“刘备这样的盟友,未必非留不可;那合肥对岸的曹操,难道就非得是死敌?”
就不能坐下来谈谈,握手言和,开通互市,资源共享?
喜欢。
第301章 孙权和曹操难道非得是死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