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法竟与曹操家那位才高八斗的曹植不谋而合。曹植也盼着天下太平,不必打仗。袁绮绮如今也盼着孙权与曹操停手。
“想当年,周瑜在赤壁烧得曹操焦头烂额,差点丢了性命;后来逍遥津一战,张辽又差点把孙权和三百亲兵困死在水洼里。论起来,这孙权和曹操真是死对头,虽差着辈份,却实打实是势均力敌的政治家角逐。”
说到底,打来打去这么多年,算是打了个平手。曹操终其一生没越过合肥防线,孙权也没能跨过合肥夺他寸土。
反倒是孙权与刘备,从盟友成了死敌,血泪教训:吕蒙斩了关羽,刘备率七十万大军报仇,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从此一病不起,次年便去世了。
这结局,其实是刘备自找。
若是刘备拿下蜀地后,好做好商量,把关羽撤到巴郡、白帝城驻守。像曹操与孙权那样,即便在巢湖有小冲突,也留着退让余地,打打演习便收兵,何至于此?
刘备虽懂人心,却不如诸葛亮懂政治。
诸葛亮是主张把荆州、江陵还给孙权的。不是诸葛亮怕孙权什么,是诸葛亮有大智慧。而关羽一身胆气武力,非黑即白,即便有打胜仗的小智慧,也没有处理双边关系游刃有余的大智慧。
正因为有了诸葛亮,才让未来的蜀汉有理想,有风骨。也正因为有关羽,张飞,有兄弟义气、胆气,让这理想和风格更接地气。
但这就是三国。
这个时代,不仅有曹操和孙权的相恨相杀,也有曹操和刘备的你死我活,更有刘备和孙权的塑料盟友情。有了他们三方势力鼎足而立,才有他们身后,聚集了各自的集团和势力,更让这个时代荡气回肠。
只是这风云变幻之下,各方早已盘根错节,难分难解。
袁绮绮只要还站在孙权身边一日,便盼着历史的天平能向孙权与江东倾斜。
其实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留给他们的时间都不多了。曹操如今虽拼命攫取权力,四处动用武力发动军事战争,却实在已是五十多岁的人,多年军旅生涯加上头风痛的折磨,让曹操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连曹操本人或许也察觉到,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也就十来年了。
而刘备之所以再也装不下去,除了刘璋与蜀地是他最后的争夺之地,更因岁月不等人 。
这个时代生活水平有限,男女过了五十便算晚年,可这两位 “老年人”,正是闯荡天下的好年华,倒也让人敬佩。
孙权却不一样,他才三十岁,人生正走在上坡路。
只要孙权稳扎稳打,等刘备与曹操相继离世,届时刘备的阿斗年幼,全靠诸葛亮支撑;曹操留下的摊子交给曹丕,那曹丕虽然文武双全,但比起父亲曹操,终究差了不止一筹。
孙权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足够与曹氏父子抗衡,与刘备、诸葛亮周旋。
袁绮绮又这样安慰自己:何苦事事设身处地?或许这世界本就循着轨迹有条不紊地运行,她小时候跟着老爹袁术过的那种性命攸关的紧迫感,后半生该不会再有了。
&n
第302章 难道孙权没有那种眼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