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既没有当场同意,却也并没有直接驳回,而是装作仿佛在为难太子似的姿态,甚至语气都有些不悦似的说着。
只是看皇帝那表情,却俨然就是一副明显不想同意太子的主张,却又碍于太子如今的权势滔天,不得不迂回一下的模样......
“儿臣……遵旨!”李承乾面色也瞬间变得有些难看,躬身领命,心里却是笑着,与御座上的父皇对了个眼神.....
其实这些,都是他这些日子与父皇商量好的。
如今赵牧给的那份改革科举的方略,其实早已经被彻底完善。
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就用了。
但兹事体大,不可不慎重。
而且,朝堂上哪怕他们这天家父子二人,能强压着百官通过并施行此决议。
但这科举,却又不似那西域商道,税关改制那般简单。
这可是涉及到朝廷的方方面面。
皇权压制之下就算能强行通过,恐怕施行的时候也会被这帮满殿老油条阴奉阳违......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东宫先是在民间放出风声,引动舆论。
造成一副东宫其实对那些空缺职位不感兴趣的样子.....
其实这就是放出来的一块肥肉罢了。
利用这些空缺的职位,引得这些朝臣争抢,让他们从一开始便不能拧成一股绳。
然后太子再出手,将其中比如吏部,兵部之类的官员,先一步收入囊中,然后再利用他们,进一步扩大朝臣之间的裂痕.....
最后,火候彻底到位之后,便是今日这一幕了.....
与父皇联手,在这大朝会之上给百官唱一出戏。
果然,见皇帝似乎也不同意太子罢黜举荐,大兴科举。
太极殿内,短暂的寂静被一种近乎喧嚣的窃窃私语取代。
可那帮世家出身或与世家有关联的官员,一个个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面色肉眼可见的潮红了起来!
世家官员们互相交换着眼神,紧绷的嘴角悄然松弛,甚至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得色。
陛下那句“待太子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再议”在他们听来,无疑是天籁之音!
陛下这态度,分明是对太子这激进主张心有疑虑,甚至是不满!
太子先前杀伐果断,威势一时无两,连五姓七望都不得不暂避锋芒,可如今这“新科举”之议,显然触动了陛下更深层的顾虑!
那便是国本稳固、朝堂平衡!
郑御史与王少卿等人,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心中狂喜,他们赌对了!
皇帝终究是皇帝!
不会任由太子彻底掀翻这维系了数百年的根基。
“陛下圣明!”郑御史立刻抓住话头,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为君分忧的恳切,“太子殿下心系社稷,锐意革新,其志可嘉!”
“然则治国非儿戏,取士之道更需慎之又慎。”
“陛下所言极是,若无详尽周全可保无虞之章程,贸然推行,恐遗祸无穷啊!”
他极为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反对太子,将矛头指向了章程不备。
“臣附议!”王少卿也迅速跟上,脸上已不见方才被兵部郎中顶撞的窘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占据道义高地的从容,“科举
第三百零一章 天家父子合谋,世家上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