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扶着肚子的明初名城名将们问道:“诸位觉得这土豆如何?”
“好!很好!确实很美味!”
“这等美食,末将还是第一次吃到!”
所有人都点着头,对土豆赞不绝口。
“那你们猜猜这土豆产量几何,一年能种几茬?”
朱棣终于问出了他的关键性问题。
“额……燕王殿下,您就别为难我们了,这土豆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哪里知道他产量几何……”
“卑职也不知!”
即便是刘伯温和李善长这种博学之士,都只能无奈的摇头。
“哈哈哈!那本王就告诉你,这土豆亩产三十石左右(两千公斤),一年能种两茬!分别是春季三月份种植一次,夏季8月中旬种植一次秋土豆,这土豆不挑地,即便是刚刚开垦出来的荒地都能种活,即便是在这方世界如此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生存……”
“土豆宜菜宜粮,作为主食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携带方便,存放便宜,用来当做行军口粮也不错!”
一枚土豆,放在篝火堆中炙烤,要不了多久就是一枚香甜可口的烤土豆。
行军打仗的时候,直接两枚就能吃饱。
既方便,又实惠!
“而你们刚刚吃下的那些,就是土豆的‘种子!”
朱棣面带笑意,将自己记忆中关于土豆的知识娓娓道来。
什么!
亩产三十石,一年种两季!
不挑地,好养活!
“这是仙粮,仙粮啊!”
刘伯温激动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无比的兴奋。
虽然他是读书人,几乎从来没种过地,但他也知道这土豆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种东西能在大明广泛的推广,谁还会饿肚子?
至于其他将领,大多都是农民出身,这些人更能清楚的知道这土豆的含义。
“作孽啊!我怎么刚刚就糟蹋了这么多仙粮种子呢!”
“我这张嘴呀!”
徐达气急,直接给了自己两个大耳巴子。
农民出身的他们,知道种子是多么金贵。
在他们那个时代,即便是家里有人要饿死了,来年的种子都是不能动的。
种子,就是下一年的希望,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但刚刚起码有两斤以上的土豆种子下了他的肚子,他怎么能不气愤。
“要是早一点有这种仙粮,我爹也不会饿死了……”
“哎,一想到自己糟蹋了如此多的种子,突然觉得刚刚的土豆没那么香了!”
其他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也是无不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诸位将军……”
朱棣有些慌了!
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他,因为生在一个好的时代,背靠强大的祖国。
即便他是个孤儿,也没有过过那种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
所以,他根本没想到这些将领会有如此过激的反应。
一时间,他有些不知所措,连忙安慰道:“诸位将军、大人,这土豆种子仙人赐下了不少!”
“大概还有五千石,吃掉一些也没事的!”
多少?
五千石!
李善长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难以置信的望向朱棣。
如此仙粮种子,他们都以为会十分稀少。
朱棣居然说有五千石?!
但仔细一想,这仙粮既然亩产如此高,有几千石也合情合理啊!
“其实不止这一种土豆,仙人还赐下了红薯、玉米,总共三种仙粮,并且告知了本王这些作物的具体耕种之法……”
“说来也羞愧,本王不善农事,所以才借着请大家吃饭的由头,让诸位过来帮我出谋划策……”
说到种地,朱棣还真不一定有这些人强。
这些人,要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
要么是知识渊博、善于后勤之人。
对于农业,他们肯定比只分得清麦子和韭菜的朱棣强多了。
第55章 天佑大明,仙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