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仙粮,土豆已经介绍过了,本王就不在赘述。红薯种植方法更加简便,可用藤蔓种植,亩产大概也是三十石左右!玉米的种植方法要复杂不少,亩产大概是在五石左右……”
朱棣继续将另外两种作物的消息娓娓道来。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三种作物,两种亩产三十石!
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吧,明朝时期的主食是小麦和粟。
小麦亩产只有一石左右,粟的产量高一些,但也不会超过二石!
或许有人会觉得一亩地才产出三百来斤稻谷很不可思议,但即便是在建国以后,袁先生的杂交水稻还没研发出来之前,水稻的亩产最高也才四百公斤。
这还是在有化肥和更加先进的耕种水平的条件下。
在明朝,能有三百斤的亩产,已经是高产了!
但现在,朱棣告诉他们,这三种作物亩产最低的都有五石,这怎么能不让人激动,不让人振奋!
“燕王殿下,卑职斗胆问一句,您刚刚所言是真的?”
李善长上前一步,恭敬的问道。
虽然这几天朱棣的表现已经彻底将几人折服。
但这三种“仙粮”,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李善长不得不慎重。
“自然是真的!”
说着,朱棣一挥手,大帐中顿时出现了三堆颜色不同的粮食。
第一种,色泽淡黄,形状浑圆,自然就是土豆。
第二种,色泽紫红,椭圆形状,自然就是红薯。
第三种,则是一粒粒金黄色的小颗粒,挤在一根半尺长的梆子上,这就是玉米。
三种作物,光是看这个头,就知道产量一定不低!
他们也清楚,朱棣并非是在开玩笑。
“这三种作物,真的从未见过!”
“哈哈哈,你个土包子没见过仙粮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徐达和汤和二人,又开始拌嘴。
似乎两人还在因为那一百两银子耿耿于怀。
“有这三种仙粮,实乃大明之福啊!”
“咱大明的老百姓真的不用再饿肚子了!”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好几个经历过苦日子的大明将领,感慨不断。
朱棣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议论,高声道:“诸位稍安勿躁!”
“本王今日叫你们过来,一是为了犒劳各位这些天的辛劳,二则是为了让诸位在这方世界推广这三种作物!”
“至于如何推广,本王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朱棣抬眼看向众人,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燕王殿下,如今正值春季,马上就是春耕。卑职以为可以让那二十几万流寇俘虏来种植这三大仙粮!如今仙粮种子不足以推广到全民,等到秋收之后,有了足够的种子。来年再让各地父母官推广,以种植面积作为他们当年的政绩核验!”
李善长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无论是明末还是明初,粮食危机都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每一年,都有无数人被饿死!
尽快推广这三种仙粮,刻不容缓。
但五千石的种子,并不足以推广到全国。
让朝廷组织人手来种植第一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刚刚俘虏的二十几万俘虏,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嗯,李大人言之有理!”
朱棣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李善长的建议言简意赅,也确实简单有效。
“同时,朝廷还可以以工代赈,招募周边流民一起开垦荒地……这样既能解决这方世界流民没饭吃的问题,也能减小朝廷赈灾压力!”
“而且卑职建议,
第57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