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5章 治理冀州[1/2页]

汉末苟在半岛 元婴祖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皮城,薛仁贵收编军队以后,唐军就进入休整状态,没有用兵的想法。
      雄阔海很是疑惑:“老薛啊。咱为什么不继续用兵,灭掉燕国。”
      薛仁贵解释:“首先,咱攻打魏国以来,军队损失过大,需要休整一番。其次,咱灭掉魏国,收编十多万降卒,需要磨合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战力。最后,即将秋收,咱要帮助百姓,收割粮食。”
      农耕社会嘛。农业,非常重要。
      这一仗,魏国战死十多万士卒。秋收的事情,肯定忙不过来的。
      大唐刚拿下冀州。必须重视民生的问题。组织军民,完成秋收大事。
      南皮城中,召开文官会议,由王烈主持大事。
      “大王诏令,冀州之地,推行军政分离,以三年为期……”
      “秋收在即,尔等务必重视起来。今日,老夫任命冀州各郡长史,优先督导秋收大事。”
      “命于毒,为巨鹿郡长史;命包拯,为魏郡长史;
      命崔叶,为赵郡长史;命李宣,为清河郡长史;
      命辛评,为河间郡长史;命郭图,为安平郡长史;
      命袁谭,为常山郡长史。
      最后,渤海郡的事务,就老夫负责。希望尔等,用心办事。多为百姓做点事儿。”
      这些人当中,袁谭当过魏王,安排做事,是没问题的。军权在大唐手中。又有锦衣卫监视,怕什么呢。再说,袁谭做得实事,才不会乱想。
      至于辛评,也是颍川人士,有郭图劝说,这才愿意为大唐效力。
      安排妥当,冀州各郡,忙碌起来。
      冀州刚经历大战,如何安抚百姓呢。大唐有两个政策:
      一、发放抚恤。魏军战死,也有抚恤,是代替魏国政府补发的。收取民心嘛。
      这样一搞,就有两种抚恤金,一类是魏军战死抚恤,另一类是降唐魏军的牺牲抚恤。两种抚恤金,居然相差一半。
      这是区别对待,是有点心机的。人们都喜欢比较。明显可以看出,跟着大唐打仗的降卒,抚恤金好上太多。
      再有锦衣卫引导,传播唐军的工资、福利、抚恤等。让冀州百姓,渴望加入唐军。
      二、永不加赋。此策,已经在并州,实行两年多。并州在冀州隔壁,有什么事。很快就能传播过来。许多百姓,都听闻过。永不加赋,绝对是惠民好策。百姓喜闻乐见。
      冀州的军事,由薛仁贵统率。各郡安排将军掌军,具体任命如下:
      常山郡主将,由伍云召担任;魏郡主将,由王伯当担任;
      安平郡主将,由雄阔海担任;河间郡主将,由鲁智深担任;
      巨鹿郡主将,由程咬金担任;清河郡主将,由郑芝龙担任;
      赵郡主将,由杨延安担任。
      最后,渤海郡主将,由薛仁贵担任。
      这是新拿下的土地,安排的都是召唤将领。
      至于降将,还需要考察一番。不是不相信人,而是明年,就要打燕国。没有试错时间。
      魏国的降卒十多万,必须好生训练。快速融入唐军。
      到时候,攻打燕国。这些冀州兵,将会成为主力。有让他们,当炮灰的意思。
      当然,大唐不强迫任何冀州士卒。
      而是这些冀州兵,被大唐的抚恤与战时补贴,诱惑着。
      只怪他们穷得太久,他们会为了钱,主动请战的。人为财死嘛。
      大唐的这一套,屡试不爽。这些年,大唐一直兵源充足。就是舍得花钱。
      纵观古今,还只有大唐,敢这样搞。大唐不缺钱,石见银山,可以挖几百年。
      自大唐拿下冀州,从大唐渡海,到河北的唐人,越来越多。
      其中大唐的五大豪商,甄富贵、张世平、苏双、糜竺、田震,都来到冀州。
      他们是皇商,带有任务的,负责多个政府工程。由甄富贵领衔。原

第465章 治理冀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