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走出帐篷。
城墙之上全是身着甲胄的士兵。李白,启元子正在和一个将军打扮的高瘦汉子谈话。
三人发现杨同后,一起走了过来。
李白介绍道:“高适高仲武,卫州司马,昨夜正是他带队前来救援。”
在李白介绍此人时,杨同也在细细打量这位声名赫赫的边塞诗人。他身高八尺,体形瘦削,但是肩宽手长,宽眉阔口,一身正气。
右脸有一道从眼角到下颌的疤痕,使他更添威武。
“高司马”,杨同施礼道。
高适哈哈笑道:“***少年英才,实乃国家之幸啊!”
杨同面不改色回答道:“高司马谬赞,小子愧不敢当。”
高阳大笑着摇摇头说道:“能注冰为墙,又能凭借五十人力抗五百人,据守十天之久,绝对可以当的英才之称,杨公子不必过谦。”
杨同微微一笑,拱手拜谢。
“山下盗匪已经全部撤走,各位可有兴趣到敌营一观?”高适微笑着说。
山下敌营
四人远远的就看到一身红衣的李十二娘正站在营寨中间最大帐篷顶端四处观望。
李十二娘也发现了他们,她飞身落到地面,手指敌营说道:“敌人营寨收拾得十分干净,里里外外就只剩这些帐篷。”
高适微微笑道:“敌人昨夜走得匆忙,重要物证自然不会留下,但是难免会遗漏一些细节,我们不妨找找看。”
说罢当先一步迈进最近的一个帐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人在进到敌营最后一个帐篷时,启元子突然打出稍等的手势,让几人停在门口。
他在帐篷中不停地来回走动,还不时抽动鼻子,似乎在靠气味寻找什么东西。
终于,他在帐篷角落找到了两个木制的圆柱形物体,形状像极了小了一号的暖水瓶塞子。
启元子把一个木塞子递给高适,自己拿着另外一个塞子左闻右嗅,还在木塞子一面扣下一块木屑放到嘴里品尝。
高适也学着启元子的样子又闻又尝,最后似乎有点不确定的说道:“这两个塞子应该是用在装药的瓷瓶之上,但是具体什么药在下却分辨不清。”
启元子把手中木塞子递给李白,微笑道:“高司马所言不差。这个木塞子确实是塞在装药的瓷瓶之上,瓷瓶中装的该是止血散。”
高适拱手说道:“启老不愧为神医,在下只能闻出些许的药味。”
启元子摆摆手,高深莫测的道:“这还远远未够。瓷瓶中所装的止血散,地榆和牛膝用量略略多余正常配比。这种搭配情况多用于患者大量出血,需要快速止血的地方。”
高适面露讶色,随后又倒吸一口凉气,难以置信的道:“启老的意思是。。。。。。可能是军用?”
启元子点点头道:“正是。”
高适正色道:“启老请勿怪在下无理,实在是兹事体大。木塞之上并无药粉,赶问启老如何可以判断出止血散的配比用量。”
启元子哈哈笑道:“无妨。”
他拿过一个木塞子放在手中,问高适道:“高司马可知为何储存药物的容器会选择瓷瓶木塞而不选用其他器皿?”
高适略一沉思后回答道:“造价低廉,不易破碎,易于携带。”
启元子微笑道:“这只是原因之一,还另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在场众人讶声发问。
第二十八章 援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