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旁边的大人们鼓足勇气的话落到了阮似锦的耳朵里。
她扭头去看,对上一众人期许的目光。
小姑娘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看神态像是在思考,半晌小姑娘软声道:“可是爷爷说做人不能三心二意呀~锦宝如果每样都学,就学不精啦。”
当然这只是托词,只是阮似锦觉得没必要立刻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她又不是圣人,同意学医也只是因为需要靠学医炼制药丸给家里人养生,只不过现在多了个大姑父的腿要治。
至于其他的工艺,她一个三岁娃娃学来做什么呢。
众人一听,眼神黯淡了不少。
张文元看到后,心下一叹,自然是明白其他老伙计的想法,谁家也不想断了传承,但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他们并不想外传,尤其是教给曾经奴役过迫害过母国和同胞的敌人。原本已经打算摆烂,宁可封住嘴将手艺带到地底下也不说,可这样的天才就摆在眼前,谁能不心动。
重点是,这个小天才还是帮助他们留下来的天才,还是需要他们报恩的天才。
他们这群人浑身上下能拿出的最有价值的最后也只剩下这么一门手艺了。
张文元张老爷子看向阮似锦:“锦宝想学的就学,不想学的就不学。他们也是想报恩。”如果不是社员们害怕这个小姑娘看到那一幕伤心哭鼻子,他们也不会那么顺利的被留下。这些大家心里都清楚。
阮似锦看过去,心里自然认为是这群人好好活着、老实活着就算是报恩了,但那一双双亮起又暗淡的眸子,看起来确实让人有几分动容,尤其是阮似锦对老牛棚那批人搜魂后知道的更多。
“唔。”小姑娘明亮的杏眸转了转,然后重重点头:“嗯,那等学完医再学别的。”
对于这一点没人有意见,中医虽然学无止境,但就跟数学一样,学会了理论和基础,剩下的重点就在于思考和变通了。
说完阮似锦扭头看向重新燃起斗志的人:“所以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叔叔婶婶们都要好好养身体哦,等你们好了,就可以当锦宝的老师了。”
软乎乎的小奶音说起话来却像是学着大人的口吻去关怀他们。
“好、好!”
“我们肯定抓紧养好身体......”不仅如此,他们还得把手艺捡起来,等自个实力恢复到够格再去教小姑奶奶。
“乖哦。”阮似锦甜甜一笑:“不着急,时间还有很多呢。”
阮似锦说这句话也是因为感受到了他们的迫切和危机感,他们似乎还沉浸在没有走出‘困境前的瑟缩,似乎还认为时间紧迫,似乎还在害怕,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安全了。
不过也是,在他们的眼里,上面的一道命令他们就要像是无根浮萍一样在水面上身不由己的来回荡漾。
他们想扎根,他们想要安宁。
只是阮似锦无法明确的告诉他们,外面的人应该不会有机会继续操控他们了。
有实力自然会有话语权。
“......”
从今个开始,张老爷子改变了自个的教学速度,虽然药草药性依旧要默写下来让两个小家伙带回去背,但他现在稍微做了一些改变,已经从书本挪到现实开始实际去手把手的教了。
张老爷子想着既然两个小团子已经能熟练的背下了脉诀,那现在就可以尝试感受各种脉搏了。如果领悟能力够快的话,刚好棚屋里还有现成的伤员可以去练手。
这并不是不尊重,而是适当地把握每一个可以亲身感受的机会。这样的教法比用嘴巴去说更容易理解。
就像是某一天忽然有人告诉你说火是热的,棉花是软的,花是香的,可无论他如何细致的去描述,都不如你自己亲身感受一次来的记忆深刻。
另一边,晒场上,老李正带着大伙儿翻晒粮食呢。
阮老头子回到大队部路过晒场的时候便走过了过去,人还没到,声音便传过去了:“老李,你这是把仓库里的粮拉出来晒了?”
老李闻声回头,一脸神神秘秘的走到了阮老头子的身边,然后在阮老头子的耳边嘀咕着什么。
“你们挖到田鼠洞了?一个洞里有两千多斤的粮食?”阮老头子脸上的惊讶不像是假的,虽然知道老神仙会在大队里放粮食,但他没想到老神仙居然是这么个放法。
如果不是小孙女提前跟自个知会了一声,怕是连他也没办法将田鼠洞跟老神仙联想在一起。
“是啊。”老李压低声音:“以前一个老鼠洞里能有个四五百斤就顶了天了,这回可是两千多斤的粮食。这平白挖到了粮食高兴是高兴,但我考虑着是不是小神仙的福运显灵了正在给咱们警示呢。”
“什么警示?”阮老头子问。
老李叹了口气:“大队长你还记得小姑奶奶出生前那几年不?咱们附近遭了灾,但外头在打仗,咱们老百姓为了支持国家就从牙缝里省出来粮食和钱交上去支援,我们吃野菜树皮可以,但战士们总吃差的哪有力气打仗。”
阮老头子陷入了回忆,五零年到五三年外头抗\美\援\朝,大队里捐了一批。
后面到了五零年初打到五四年的援\越\抗\法,乡下人又捐了一批。
那会地里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够高,收获的粮食交到城里粮食站给公粮发下来后就没多少了,捐了几次,家里是真的一穷二白了。
原本他们想着,吃着山上的野菜凑合着,等地里的粮食收获了就好了。
可后面又连续好几个月都没雨,地里干了,井水浅了,每天又是大太阳,地都晒裂开了,人都不敢喝水,都紧着地里面。可最后庄稼都被晒的蔫吧了,希望都快破灭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断顿了,大队组织挖老鼠洞,挖出来几个里头也就几十斤几百斤,看着多,但放在整个大队里头,这个数量几百个人一块吃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乡亲们的裤腰带一勒再勒,人人饿的面黄肌瘦。
阮老头子叹了口气。
自家小孙女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时候出生了,一出生就给大队里头带来了一场甘霖,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老李继续道:“那时候咱们人都快饿死了,老鼠还有余粮呢。咱现在这一个洞挖出来两千斤的粮食,我就怕......”
不得不说,乡下人对于灾难来临的危机意识是十分警醒的,寻常就爱存粮的乡下人,在发现一些征兆后便会警醒到有些捕风捉影。
毕竟灾难太可怕了。
如果不提前准备,那......就晚了。
阮老头子目光沉沉,点下了头:“老李,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但不能直接说出去引起大伙儿的恐慌。”一如大队长和支书会判断生产大队里的土地来年有没有肥力能继续播种一样,这种时候,压力也需要他们去扛着。
在阮老头子心里,当领导从来不是享乐的象征。领导是要领着大家伙过好日子的,是要警醒的,是要吃苦的,甚至也会因为自个的决策受些委屈的。
艰苦卓绝,努力奋斗,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
这才是当领导的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吗?
“......”
是了,这确实是阮似锦的刻意给出的警示。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说五十年代末六十年初会有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那是因为阮似锦不确定有了自个爷爷的增产方子,有了自个爸爸研究出的武器,这连续三年之久的大饥荒还会不会再次发生。
‘饥荒,光是这个词就足以把乡下人吓得肝胆欲裂,更别说是连续三年的饥荒了。
在阮似锦的眼里清河大队的人靠着自个的双手勤勤恳恳的过日子,才幸福了没两天。她不想说出来吓唬他们。
因为就算饥荒来了,她也有能力护住清河大队的人。她的空间要粮有粮,要抗旱种子有种子。如今以金丹后期,到时候引雷求雨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
当灾难来临之前,阮似锦喜欢看他们靠自个努力过上红火日子、昂扬向上的模样。
但,当真正的、人力无法抗衡的灾难来临之时,到时候他们信仰的小神仙则会护他们平安。
因此她才没有说的那么直白。
不过,就算清河大队的人没发现也没关系,她还留了后手,亦或者是可以说,她就是清河大队的后手和靠山。
不知不觉到了晌午,社员们也到了下工的时间,今个阮似锦也是到了现在才被师父放了学。
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小家伙受不了饿肚子,张文元张老爷子甚至还想要继续教下去。
没办法,两个小家伙都是一点就通,而且不是表面上懂了,而是真的懂了甚至能触类旁通。
比方说教会了小家伙如何认识脉搏的快,她就懂得了慢、教会了强,她就懂得了弱、教会了深,她就懂得了浅。
甚至,她还能将背下来的脉搏跟脉象一一对应,虽然偶尔有误差,但并不算错,只能说描述的不够精准。
以至于张老爷子越教越有成就跟,到了后面甚至根本停不下来。
&n
第344章 有实力才有话语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