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觉的门当户对,十分合适。
“我能不能见一见他?”赵氏忽然向刘媒婆问道。
毕竟是事关闺女一辈子的大事儿,绝对不能草率了。
刘媒婆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那咋不行呢?你要是等不迭的话,我这就带你过去看看。”
“不了不了”,赵氏忙摆手,我就悄悄地瞧一眼就行了。
“行,不管你咋看都行,保准让你说不出个啥来!”说完,刘媒婆便站了起来,“那孩子每天都在铺子里照看着生意,今天应该也在。她不认得你,你就装作过去买布,就能看见他了。”
“好。”赵氏笑着答应,也站了起来。
刘媒婆带着赵氏去了西市,走到一家铺子门口不远处,指着前面的铺子,小声地和赵氏说道:“就是这一个了,你自己进去,就装作是去买布,然后仔细瞧一瞧,我就在这旁边等着你。”
“哎,好。”赵氏答应着,抬脚走进了铺子。
赵氏进去的时候,铺子里还有别的客人,那个叫做赵冬成的小伙子,正在给别的客人裁布,见又有人进来了,便招呼了一声:“婶子,想要啥布先自己选,我等会儿就过来给您裁。”
说完,又继续忙活了。
“哎”,赵氏高声应和,在铺子里转悠了起来。
这间铺子不算太小,里面宽敞明亮,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布匹。
赵氏本意就是来看人的,所以,打量了铺子几眼,就向那小伙子看了过去。
赵东成送走了前面一批客人,转而走到了赵氏这边。
他脸上带着笑,问道:“婶子,您选好了没有?想要点啥?”
赵氏也向他笑了笑,仔细看了看他。
正如刘媒婆所说的那样,他脸面确实有点黑,不过长相还不差,个头也可以。
“我要这个。”赵氏一指面前的一匹本白布匹,说道。
“好嘞”,赵东成利索地答应着,拿了剪子,又问赵氏,“您要多少?”
“二尺就行了。”赵氏回答,目光却并没有在布上,而是在赵东成的身上。
赵东成拿起布,用竹尺量了量:“婶子,我多给你裁一寸,下回再来啊。”
说完,他用剪子在布上顺着经纬线剪开了一条口子,“嗤拉”一声,把布撕了下来,叠好了,又包好了,这才递到赵氏面前。
赵氏接了布,给了钱,出了铺子。
刘媒婆一直在门口不远处等着,这会儿见赵氏出来了,忙走了上去。
“咋样?”她焦急地问道。
赵氏点点头:“还不错,看上去是个靠得住的。”
为人实诚,也会做买卖,脾性也不错,是个不错的孩子。
“我就说吧,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是个啥样的人,我知道的清清楚楚。”刘媒婆脸上不免带上了几分得意的神色。
“是,辛苦刘大姐了。”赵氏笑着说道。
刘媒婆忙摆手,她给人说了大半辈子的亲了,只要亲事能说成,她就高兴,哪里会在乎啥辛苦不辛苦的?
“这会儿人也看了,能放心了?”刘媒婆又向赵氏笑问。
“放心!放心!”赵氏一叠声地答应着。
既然已经放心,两人便一同走了,赵氏也回家去了。
双方都答应了,那这桩亲事,也算是口头上定下来了。
刘媒婆去和赵家商议去了,看看啥时候能选个日子去纳彩,也算是正式订下亲事。
赵氏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见豆子正坐在大槐树下的阴凉里坐着绣活儿。
她也搬了个板凳,在她旁边坐了下来。
“我刚刚去赵家的布?看过了,铺子开的还不小,生意也红火”,赵氏说道,“那孩子我也见了,这么高,长的结结实实的。”
赵氏一边说,一边伸手在自己头顶比量了一下。
第二百六十八章心里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