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闻卿缓步走到少年身前,思索着该从何教起。
这和他想象的情况不太一样。
一个眼盲之人,直接推翻了傅闻卿之前设想的所有教导方法。而且他现在也摸不准南淮的水平,更不能确定能教他什么。
傅闻卿精通四书六艺,诗词歌赋,兵法谋略,信手拈来。姬墨只让傅闻卿教南淮,却没说具体要教哪一样,想来是让傅闻卿自己决断。
因为南淮一定能让傅闻卿做出应有的决断。
傅闻卿打量少年绝美的脸庞时,坐在轮椅上眉眼沉静的少年突然开口:“先生是来授课的么?”
傅闻卿挑眉:“你知道我要来?”
南淮听到是个年轻公子的声音,略有意外。在他的印象里,那些传道受业的夫子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子,很少有这么年轻的。
但越是年轻,就越是不简单。
南淮轻轻摇头:“我并不知来者系谁。只是昨日娘娘才给了我一个恩典,请夫子给我授课,今日便有人来,南淮便斗胆做了猜测。”他说到这停顿了一下,“难道先生不是授课的夫子么?”
倒是有理有据。
心思缜密,头脑聪明。傅闻卿给南淮下了初步定论。
同样,少年的一番话里透露了很多信息。比如,他叫南淮,是太子妃请人给他授课,而授课的人选便落到了傅闻卿头上。于是,便有了今早太子登门拜访的那一幕。
傅闻卿把事情串联起来,也是迷之沉默。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还真是人尽其用啊……
不过南淮的确是一个惊喜。
本来只是把此事当任务的傅闻卿在看到南淮表现出来的聪慧后,就多了几许认真的心思。爱才之心人皆有之,傅闻卿也不例外。
“你说的没错。”傅闻卿淡笑,“我叫傅闻卿,今后,便是负责教你的先生。”
南淮一怔:“……您是公子卿?”
傅闻卿微讶:“你竟识得我?”
公子卿之名仅仅是在秦国境内流传甚广罢了,毕竟他唯一的一次现身就是救秦国百姓于水火,此外,各国的上层也都耳闻过他的名讳,因他傅家后人的身份多了几分留意。
但傅闻卿销声匿迹多年,便是各国掌权者都快要忘了这个人,普通百姓更是闻所未闻。
眼前少年曾听过他的姓名,傅闻卿表示有点意外。他知道太子和太子妃绝没有事先告诉南淮他的身份,否则南淮也不会露出这种有些惊讶的表情。
“南淮儿时喜读列国传记,曾在秦国篇中读到先生的事迹。”南淮流畅地背出一段,“……秦元鼎三十八年秋,蜀郡大旱,颗粒无收。但见饿殍遍野,土地皲裂,未见雨降。帝问百官对策,群臣束手,帝怒,继而张贴皇榜以告天下,凡是出谋划策有效者,赏百金,浑水摸鱼者,斩立决。榜张贴十日,无人敢揭。某日城下忽现一少年,时年十六岁,皇榜揭之,挖渠引之……帝大喜,问其名讳,少年答,傅氏,傅闻卿。
帝叹曰,朕泱泱大秦,竟无一人可比公子卿。”
他背得头头是道,一字不漏。
末了,他说:“先生,幸会。”
傅闻卿听到南淮熟练地背出那一大段话时,眉眼微扬:“看样子,你对我印象深刻,竟时隔多年,还记得这样清楚。”
“非也。”南淮却是瞬间打脸,“南淮自记事起便过目不忘,但凡所见者皆铭记于心,与先生无关。”
 
第361章 考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