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小舟和杨芸刚到正殿,没过一会儿,百官齐至…
以大将军之位列于武官之首的周小舟示意老婆站在关羽之后,文官则以刘备为首,刘表受托上朝,以公爵位,仅次刘备…
“皇帝陛下驾到~~”
刘协在左右两名宫女的搀扶下,走进正殿,于龙椅落座,他左右挪了挪臀,扫视殿内百官…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立于台上禁军武官高呼…
刘备侧步出列,俯首举牌…
“臣有事奏!”
幼帝看向刘备之情满是亲切之意…
“皇叔有何事启奏?”
“自陛下告天下迁都诏书发布以来,四方皆平,唯有益州宗室拒不接诏,据内探报,还有不臣之心。臣恳请陛下,下诏责之,并遣其子刘璋进京任职,以保陛下无忧!”
此话一出,朝堂百官除三公九卿外,皆显慌神。刘协闻言,稚嫩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毕竟刘焉是他的族祖,而且手握重兵,如若冒然责之,恐得不偿失…
见皇帝没有接话,刘备悄悄朝周小舟使个眼色,周小舟会意侧步…
“臣附议!”
随之,王允侧步…
“臣附议!”
三公九卿皆侧步附议,皇帝眼珠子转了一圈儿,双手紧握着刻有龙头的扶手…
“既满朝文武皆有此意,皇叔之情,寡人照准!”
说着,看向周小舟…
“着周卿拟诏,亲传成都,诏到之日,携刘璋一并返城!”
“诺!”
献帝再次扫视百官…
“众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见台下无人接话,他朝武官使个眼色,武官会意…
“散朝!”
——
于此同时,梓潼太守府内,严颜、张松及黄权同坐堂上…
严颜伤愈后,吴懿改任汉中,刘焉遣他接任梓潼太守…
“公衡、子乔,少主意欲自立一事,讲真,老夫认为不妥!”
“老将军所言,正合我等之意,那刘璋自恃汉室宗亲妄想自立,岂不知献帝乃灵帝一脉,比之刘璋不知位高几仗,若是冒然自立,若不是置益州百姓于草芥乎?”
说到这儿,黄权有些愤愤不平…
“据我密探而报,皇城立于土盟之侧,以前只是荆州境内一县,公衡可曾知晓土盟有人名唤周峰,字小舟,并无家世,而居大将军位,甚是奇特矣!”
张松此话一出,黄权、严颜相视苦笑…
“不瞒子乔,当时老将军为永安太守之时,曾与这土盟周峰有过交集,此人那是只是区区土盟县令,不过据老将军后来与我谈及此事,此人爱民如子,于土盟亦是颇有建树…”
“哦?若如公衡所言,我倒是对土盟周峰,颇感兴趣…”
每每想及土盟之役,严颜都倍感尴尬,闻言干咳两声,黄权见状,话锋一转…
“老将军,我等当下该如何是好?”
话音刚落,只见严颜顺手拿起桌案上一盅白酒,“咕嘟~”一饮而尽…
“如若刘璋胆敢自立,我严希伯第一个起兵伐之!”
“碰~”说着重重把酒盅往地上一掷…
黄权,张松赴之…
三人不知,隔墙有耳,梓潼太守府中一事,很快就穿到刘璋耳中…
闻报后,刘璋脸上闪过一丝阴狠之色,他秘调张任领巴郡诸军发兵永安,又遣吴懿出汉中而击梓潼…
熟不知,吴懿跟周小舟的渊源,比黄权、严颜不知深了多少。他可是人精,接到刘璋凋令后,以张鲁在上庸虎视眈眈为由,按兵不动。当日派人往严颜处通报此事…
张任发兵之日,黄权闻报,命永安都尉严防死守。永安现在马步不到两万,而张任本身善战,又有巴郡五万大军加持,恐城池有失,黄权派快马出城,往皇城求援…
见吴懿不动,刘璋竟派人往南蛮之地求助,并允蛮王,事成之后,将益州以南诸郡,划与蛮王,刘焉听闻诸事后,试图劝说其子,刘璋拒之,刘焉气极之下,旧病复发,卧床不起…
———
皇城,大将军府内…
与杨芸在首位同坐的周小舟,扫视堂下刘备,关羽二人…
“我正欲携夫人至益州传诏,突闻州内大乱,以世子刘璋为首一派主张自立为帝,而以老将严颜为首一派则是偏于依诏,以保益州安宁,刘焉大病不起,我们当如何是好?”
刘备思而不语,关羽轻抚长鬓…
“依云长之见,若只是刘璋乱蜀,我们可坐观其态,坐收渔翁之利…”
周小舟微微摇头,面露苦色…
“这事情没那么简单,据报刘璋已暗通南蛮,蛮王出兵十万,已出云郡…”
这句话打断了刘备的思绪…
“大将军此话当真?”
周小舟点头示意,也不接话…
“若是真有外邦介入,我们定然起兵伐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备说话的时候,紧握酒杯双手颤抖…
周小舟和杨芸对视一眼,随声附和…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六十六章 蜀中大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