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些年他重用士大夫是为了让北黎更好的休养生息。
      可现在的北黎,更需要会领兵作战的武将。
      从军营底层拔擢上来的那些个武将要么大字不识几个,无论是言辞还是行为皆粗鄙不已,只会在战场上拼命。要么野心太大,不敢重用。
      偏偏祝晏是个例外,有勇有谋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就算日后他手握重兵,也不会居功自傲,更不会生出野心。
      而且祝晏有着太子没有的那份狠戾,用来对付朝堂上的那些酸儒书生最好不过了。
      他的这位太子除了太过仁善之外,哪哪儿都好。
      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偏偏太子多出来的这些仁善实在不利于北黎讨伐四周小国和诸侯。
      北黎在日后需要一个比他更狠戾,更杀伐果断的君主。
      他承认,太子的谋略并不差,可偏偏太容易心软。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狠戾且杀伐果断的能臣辅佐他。
      他原先本来有意培养幼时的祝晏做太子的谋臣。
      可七年前信国公府出事,传来小世子葬身火海的消息之后,他便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这些年他从未停止派暗卫在民间寻找能够做太子左膀右臂的人,但每次空手而归。
      那些个江湖上的能人异士要么虚有其表,要么野心太大,有些甚至心怀不轨。
      那样的人万不可安排到太子身边。
      在从太子口中听到祝晏活着的时候,他甚至觉得那一刻他应该要比日后的信国公知道自己两个儿子都还活在世上还开心。
      毕竟这样的贤才确实少见。
      待思绪回笼,崇德帝率先打破这份沉寂。
      “阿晏,你这些年既......”崇德帝顿了顿,终究没将后半句话说出口。
      他叹了口气,转而道:“为何不往宫里传个消息?”
      “哪怕是给太子知会一声也好,也不用在临川受这么多年的苦。”
      一直缄口不言的祝清吾这时候温声回道:“臣刚离开京都的那几年,身子骨羸弱,活不活的下来还不一定。”
      “那时候,臣一心只想着自己能撑到将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拉扯大。”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而且就算回了京都,臣也没家。”
      崇德帝从这道波澜不惊的声音里听出了几分怨怼,却又不像怨怼,倒像是晚辈在向长辈撒娇的口吻。
      崇德帝心想,祝晏这孩子不愧是他和顾学庭亲自教养出来的。
      祝晏跟他说话的时候,明显少了几分疏离感,更不会因为他是皇帝就避他如洪水猛兽。
      比他那些个自小养在各宫妃嫔身边的皇子要亲近很多。
      崇德帝也明白祝清吾话里的意思。
      这孩子句句不提长公主做的那些恶事,却每句话都在隐隐诉说着当年的委屈。
      思及此,崇德帝长叹了口气,也觉得祝清吾方才说的话有道理。
      若是当年真的冒险回到京都,以裴微月的性子,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们兄弟二人。
      那时候的祝晏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又身患重疾,留在京都也是凶多吉少。
      罢了,如今祝晏能活着回来,他自然不会再让这孩子受半点儿委屈。
      但解决裴微月的事情,万不可操之过急。
      既然祝晏和裴微月有着不共戴天的杀母之仇,那倒不如让祝晏去对付裴微月。
      等火候到了,他便将公主府连根拔起也不是不可。

第196章 进宫面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