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朱楠去参观了一下鲍勃他们准备饵料的过程,他们是准备的欧洲比较常见的“丸子”饵。
丸子的制作原料根据每个钓手习惯不同也会不一样,比如鲍勃他们就用了煮熟的大豆、河虾、鸡蛋、蛋白粉,蜂蜜等十多种原材料,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在搅拌机里面去,就像我们中国在菜市场买肉丸子的那种绞肉机,不过他们这个出来的更细,像肉酱。
然后把搅拌好的肉酱放在一个个圆形的模具里面,压成如同弹珠大小均匀的肉丸子,再把肉丸子放在开水中去煮沸,煮熟之后再捞出来放在烤箱中把水分烤干。
根据鲍勃他们的说法,这种肉丸子的营养成分很高,里面有各种鲤鱼需要的营养元素,大鲤鱼非常喜欢,而且很硬可以有效防止除了鲤鱼以外的其他鱼来搅窝。
如果是我们中国的钓鱼人,可能会觉得这么硬的饵料,在水里又不会雾化,肯定没办法诱鱼,而且鱼在吃的时候也会档口。
档口的意思就是说因为饵料太大或者太硬,鱼在吸食的时候会不容易进嘴,还有好不容易吃进去,钓鱼人提竿的时候也容易因为饵料太硬,鱼钩被挡住而刺不穿鱼嘴,那样肯定容易造成跑鱼。
但我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欧洲这边儿采用了另外的方法避免这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肉丸子并不是像我们一样是挂在钩子上的。
肉丸子是连接在钩子钩柄处延伸出来的一根线上,然后肉丸子上面还会有一个浮力小球,把肉丸子带着浮起来两三公分,鱼钩就藏在肉丸子下面。
一旦鲤鱼闻着味儿把上面那个肉丸子吸进嘴里,就会把丸子下面的鱼钩也吸进去,等它发现肉丸子太硬想吐出来的时候,丸子能吐出来,但钩子就很难吐出来了。
而且因为丸子被小浮球带着飘在地面上,鲤鱼进窝的时候很大几率会首先就去吃它,不至于在窝料中半天吃不到带钩子的那颗。
这种方法比我们中国直接挂玉米钓底是要科学一点,不过操作起来也要更麻烦一些。
朱楠看了他们的准备,也有了作钓的思路,他准备来个中西结合。
他找那个平头男弄了几十斤老玉米粒,又拿了十包特效饵料,找了一口大锅,把玉米和饵料都全部放在里面,掺了一大锅水开始煮。
他的想法就是把饵料的味道全部煮进玉米粒里面,用这些老玉米粒来打窝,然后等下借用鲍勃他们的工具,用自己的饵料来制作丸子,然后钓法也采用欧钓的那种浮球离底的办法,只是把丸子换成自己特制的。
鲍勃他们打窝的话是准备采用没有烤干的肉丸子,朱楠还了解到他们打窝的话一般窝量也不大,可能就只打个几公斤下去,这种窝料在大水面的自然水域里肯定是不够的。
而且没有经过烤干的肉丸子是没有那么硬的,打下去,要不了一天时间就会被各种鱼吃掉,这样一来被鲤鱼发现的概率就更小了。
朱楠觉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是资源,国外的鱼密度比中国不是大一点半点,只要你稍微打一点儿窝就不愁上不了鱼,也就没人去研究这个打窝的事情。
要是在中国,在自然水域的大水面,你不打重窝,是很难把大鱼诱过来的,国内的钓鱼人,随便拉一个,来欧洲这种资源的情况下,适应一下水域之后,就是一个钓鱼高手。
等鲍勃他们弄完之后朱楠就去借了他们的工具来准备自己的特制丸子,鲍勃他们也不见怪,很多钓手都有自己的配方和习惯,包括他们三人配合那么多年了,三人鱼饵制作的配方都不同。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已经半夜了,后面还有几天苦战,几人都早早休息了。
4月16日,比赛的第一天,朱楠他们在自己的船旁边等着裁判过来检查船只和钓具,他看见基本每个船后面都有自己
第41章 前往钓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