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家子不是别人,正是李月如的亲二叔李振邦和她的奶奶李兰氏。
要说这一家子还真是凑不要脸的,当年就为了吞占李振夏的抚恤金,对李月如娘俩百般折磨,还想把李月如的娘二嫁出去!
后来这娘儿俩跑了,李兰氏和李振邦也就是检查了一下家当,发现她们没有带走李家的东西,但剩下的那点抚恤金也没留下,就在梁城那边散播了好多谣言,说李月如的娘是因为不甘心年轻守寡,带着女儿跟个卖货郎跑了。
可话是他们家这么说,信的人可并不多,就算是他李家后院儿的事儿邻居不清楚,但是遣散的那些个家仆还是清楚的。当年吴锡元不就是买通了一个被李家遣散的洗衣服,便得知了李家后院的内幕。
像这些事情,瞒得了一阵子,可是瞒不了一辈子,总是会有人露出来一二的。
但李家这母子俩也是要钱不要脸的,根本不管别人说什么,反正只要他们自家过好日子就行了。
本来这日子也就是这么过了。
但是李月如后来却偏偏被景文帝遇到了,还认了义女,后面又封了郡主,并且做了工业村的第一任厂长。
而这些事情在报纸上可是全都大篇幅刊登过的。
那李振邦开始还以为是巧合,不过就是同名同姓罢了。
毕竟他那个嫂子之前已经病成了那个样子,即便是逃走都未必能活着,而李月如一个孤女,在逃难的路上遇到个人贩子、大骗子、臭流氓,这不都是正常的么!
李振邦是一开始就没觉得李月如母女俩能活着,所以最初见到李月如兴起来就没放在心里。
但是后来梁城这边有人去晋州的工业村打工,就有人见过了李月如。
虽然李月如在梁城的时候是生活在李家后院儿不见人的,但是李振邦和李振夏邻居们都是认识的,尤其是李振夏,那可是举人老爷!认识的人更多。
而李月如的样貌跟李振夏竟有七分相似,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阅历,李月如的言谈举止都像极了他们梁城的那位投笔从戎的举人老爷。
而这样的消息传回梁城,李振邦和李兰氏可就不淡定了。
别看李振邦和李振夏是一母同胞,但李振邦就只是个废柴,干啥啥不行,只能靠着那一点点的祖产过日子。
当年还是靖王爷的景文帝给的抚恤金虽然多,但坐吃山空总有花完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得知自己那个侄女居然没死,而且还很出息!手里还握着大夏朝第一赚钱的工业村!
李振邦的脑子就开始想歪主意了。
李振邦拿着报纸跟李兰氏一合计,娘儿俩就有了主意——他们要去认亲!要让李月如认祖归宗!
没错!
这家人就是这么的厚脸皮!
娘俩一合计,就要去晋州认亲。但景文帝早就想到这一家人的无耻,也暗中下过命令,要梁城的太守盯着这一家人,终生不准他们出梁城。
李振邦带着李兰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塞了银子混进了商队的货柜里跟着混出来的。
而梁城太守是有派人在李家盯梢的,只
第445章 凑不要脸的一家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