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一次的主将选谁?”
正在说笑的韩琦和包拯两人也对视一眼。
缓缓收敛了笑容,包拯道:“曹家国舅如何?”
曹国舅,也就是曹佾,说起曹佾可能外人不知晓,但是提起曹国舅,也就是八仙之中曹国舅,那一定是有印象的。
如今的曹佾是殿前司都虞侯,领三司之一的殿前司,深受赵祯的宠信!
其人也是一表人才,通晓音律诗文,善战骑射。
包拯推举曹佾也是有说法的,曹佾乃是国舅,也是他们这边的人,推举曹佾,合情合理。
韩琦也没意见,曹佾今年四十多岁,正是壮年,稳重老成,出去历练一番,将来必然也是有一番作为的。
“监军呢?”富弼再次问道。
韩琦抚须,沉吟道:“主帅若是国舅爷的话,那监军以我们这边的人怕是不好。”
“可太子殿下那边……。”包拯道。
韩琦的意思是,既然主帅已经是亲近新派的,那监军怕还是要选一个旧派的人。
包拯则是有些不愿意。
太子赵琮明显是不愿意将战事交给旧派的,这时候他们要是选个旧派,会不会让太子不悦?
韩琦也沉默了。
“三位相公,太子殿下来了!”看门的衙役敲了敲门道。
三人对视一眼,纷纷起身相迎。
不多时赵琮就走了进来,一身便装,手拿折扇,很有气质。
赵琮脸上有些寒霜。
三位相公心里也是咯噔一声,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三位相公见礼。
赵琮摆了摆手:“都坐吧,孤就料到三位相公下值,定然还在操心西北之事。”
三位宰相听到这话,也是无声的笑了笑。
“孤听到一个说法。”赵琮几乎是开门见山的开口道。
包拯面色很是沉着的问道:“殿下听到了什么说法?”
赵琮放下手里的折扇,问道:“包龙图,大宋军制如何?”
包拯眼角微微一跳,坐直了身子道:“十人一伙,十伙一都,营辖五都,五营为一军,五军为一厢。”
“一厢两万五千人,设厢指挥使一人,军指挥使五人,以此往下排列。”
“此外,一厢军设监军一人。”
包拯是副枢密使,说起这个自然是清楚无比。
不过赵琮的脸色却是有些阴郁。
包拯说完之后,赵琮沉默了良久。
这个时间段,三位宰相都有些心悸。
“若是一厢军不满两万五千人,如何?”赵琮沉声道。
包拯心里咯噔一声。
赵琮转头看着富弼,问道:“富相公,你是大宋枢密使,你应当很清楚各路边军军额的事情吧?”
富弼霍然起身。
起身之后,富弼有些僵直的站在原地。
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这事不是他可以解释清楚的。
看到富弼有些慌乱的脸色,赵琮还是叹了口气。
“坐下吧。”赵琮摆了摆手。
“我知道你们对大宋忠心耿耿,兵额的事情,也怪不你们……。”赵琮道。
“殿下,这事……,事关重大,无论是谁,就算是官家,也不敢轻易动。”韩琦在一旁开口道。
赵琮听罢冷笑:“是不敢,还是怕大宋亡在你们手里?”
第44章 怕大宋亡在你们手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