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8章 宠信王振[1/2页]

盘点各朝历史八卦 长夜未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瞻基一脸呆滞,宣德十年驾崩,那时候我也才三十多岁,未免死得太早了吧?
      张太后脸色大变,儿子驾崩的时候,不过三十七岁,还正当壮年,怎么就不行了?!
      先帝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猝然驾崩,可他的寿命比儿子要长呢!
      朱元璋倒吸一口冷气:“九岁的皇帝,他能担什么事?!”
      皇帝年纪小,势必不能亲政,需要大臣们辅佐,若是在这期间朱祁镇出了什么问题,又是一场动荡。
      更可怕的是,若是大臣们不靠谱,大明极有可能重演东汉旧事!
      朱棣大惊,大孙子你为什么死得这么早?!起码得等朱祁镇及冠后再死吧?!
      九岁的皇帝根本不能指望啊!
      张氏焦急地看向儿子,见他正坐在皇帝怀里,一副天真康健的模样,这才松了口气。
      这可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一块肉,年纪轻轻没了,她怎能不心痛?!
      【朱祁镇虽然是幼年登基,但他的处境并不像东汉的小皇帝那样艰难,前朝政务由大臣们代劳,还有太皇太后在身后辅佐,又有祖父和父亲开创的“仁宣之治”的局面,他只需要慢慢长大即可,但不知不觉间,朱祁镇就长歪了。说长歪了似乎不太合适,王振在其中发挥了非常特殊的作用。】
      朱元璋刚松了口气,见状心又提了起来。
      他咬牙道:“该死的王振,我就说不能信任宦官!”
      朱瞻基脸色铁青,王振那个王八蛋,他到底教了他儿子什么?!
      他当初看王振聪慧,因此格外看重他几分,没想到聪明的王振很有可能在背后给他一刀。
      王振就是这么对待他的信任的?!
      他厉声道:“还不快把王振那厮拖过来——!”
      孙贵妃见他盛怒,当即噤若寒蝉,连哭都不敢哭了。
      朱瞻基看她一眼,脸色稍稍缓和,说道:“祁镇年纪小,离不开人,你回去照顾吧。”
      孙贵妃乖顺地走了,心里暗暗庆幸,幸好儿子年纪太小,不用跟着挨骂。
      朱棣懊悔道:“早知就该叮嘱瞻基,不要太过亲近宦官了!”
      尤其是不能让宦官负责皇子的教育,除非这个宦官是郑和。
      徐皇后说道:“后悔有什么用,好好教孙子才是正经,瞻基这才多大,还有的是机会。”
      朱棣松口气:“也是,险些忘了瞻基这孩子还小呢!”
      他看向儿媳张氏,赞道:“老大这媳妇选得不错!”
      张氏忙道:“父皇谬赞,儿媳能有今日,都是父皇和母后悉心教导的缘故。”
      【朱祁镇登基后,王震凭借着他的信任迅速升职,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是明朝宦官中权势最大的位置,手握批红之权,可以代替皇帝在内阁大臣给出的票拟上做出批示。张太后对此颇为警觉,正统二年,张太后召见几位辅政大臣,要求朱祁镇听从他们的意见,又把王振叫好,斥责他祸乱天下,朱祁镇不惜为他跪下求情,这才保住了王振

第248章 宠信王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