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开始研发![2/2页]

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 燃面不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DOS
      操作系统没有内置中文处理功能。而汉卡,是专门提供中文处理能力的硬件设备,要能处理中文,就得识别中文而且能根据用户的输入让显示器输出相应的中文。”
      “这就要求汉卡有自己的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其中存储单元里得装汉字字库,涵盖大多数常用汉字的字形、编码等信息。计算单元则将用户的输出处理转化成显示器需要的中文显示信息。”
      “当我们敲击键盘,操作系统收到编码信息,就会将其传送给汉卡。汉卡依据这些编码,把要显示的信息回传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再传给显示器,最终汉字就能显示出来了,这就是汉卡的工作原理。”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的研发工作可以这么分工。”
      秦奕目光扫过众人,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
      “收集汉字字库信息这块,对编程要求最低,不过工作量不小,相当考验细心和耐心,勇军,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许莉、静怡,不同设备间的编码识别与转换功能交给你们俩。这部分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但得先搞清楚各种设备的协议内容。”
      “方文,关键的逻辑处理部分就靠你了。用户输入一串编码后,怎么存储、怎么转换信息流,这需要有一定的编程与调试经验。”
      “剩下的工程管理,还有硬件烧录程序这些,你们可能不太熟悉,我来负责。”
      “然后你们谁要是在负责的内容上面碰到难题了,随时可以来找我讨论。”
      “大概安排就是这样,大家有意见吗?”
      其实这些工作秦奕自己一个人来做的话,可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不过他为了让其他人在项目中快速成长,也为了让团队尽快磨合起来,还是选择了这种相对复杂的合作方式。
      在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未来的系统复杂程度会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就拿操作系统来说,早期凭借一人之力,花费些时日或许就能完成开发。
      可步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操作系统的迭代升级已然成为一项浩大工程,需要成百上千名专业人员紧密协作、齐心协力,才能够稳步推进。
      秦奕明白,如果自己想要在计算机产业领域实现对外国的赶超,培养一大批具备卓越研发能力的人才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组建起若干个攻坚团队,在各个关键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
      除了发展团队的考虑之外,秦奕没有给自己安排太多研发任务还有另一层考虑——他还想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对操作系统的深入了解与学习当中,以便为未来发展提前做好铺垫。
      “秦奕,你放心,我肯定全力以赴。”李勇军掷地有声的话语,把秦奕的思绪拉了回来。
      秦奕满是欣慰地拍了拍李勇军的肩膀:“加油,好好干!”
      许莉和曲静怡相视一笑,齐声应和道:“没问题,我们会尽快弄清楚各种设备的通信协议的。”
      方文则自信地拍了拍胸口:“逻辑处理包在我身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便干劲十足地开启了项目攻坚之旅。
      李勇军整天埋头搜集汉字字库信息,尽管这项工作单调枯燥,他却始终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许莉和曲静怡则四处查找设备协议资料,不时讨论交流。
      方文则沉浸在代码的逻辑世界,不断优化实现。
      至于秦奕,则在帮其他人处理问题之外,时不时跑到林宇轩办公室请教操作系统知识。喜欢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10章 开始研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