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八章 清仓大甩卖[1/2页]

我收藏家的身份被村花曝光 铁不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侯爵家的艺术品,全部收藏在顶层的楼阁中,一百多平方,摆得满满当当,还真大部分都是瓷器之类的中国古玩。
      刘世军和许晴有点兴奋,眼前那么多的瓷器。
      然而,方醒看了之后,则是有点小郁闷。因为这里的瓷器,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确实算得上是古董,但这个时期的瓷器,不太值钱呀!
      要不是刘世军说,陈华强跟他关系不错,他都怀疑,陈华强是不是跟侯爵合伙下套的。
      “侯爵,我相信您也找人鉴定过的吧?这些瓷器,差不多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方醒直言不讳,省得刘世军一个爽快就答应给多少钱。
      陈华强等能听懂中文的人,听到这话,都是一愣,然后看向侯爵。
      侯爵的孙女凯瑟琳给自己祖父翻译一遍,侯爵脸上露出些许尴尬,笑道:“小伙子,你是个懂行的人。OK!我也不跟大家绕弯子。这些中国的艺术品,一律五千欧元一件,随便挑。”
      五千欧元,按照现在的汇率,就是三万六千多人民币。
      刘世军连忙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稍微冷静下来。
      清末民初的瓷器,行情不怎么好。当然,有不错的升值空间。
      道光时期,以及之后的瓷器,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
      就拿道光时期的瓷器来分析吧!
      一是外型比较笨拙,缺乏灵性;二是线型不够圆润,板滞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装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构图零乱,线条纤弱。
      当然,也会有例外,比如“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三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光绪年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陶瓷业也难逃厄运,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很少。
      而民国瓷器,比清末的瓷器又要强一点。
      民国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
      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此外,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正是这样,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
      “五千欧元一件吗?”
      侯爵点头:“五千欧元!”
      颇有点清仓大甩卖的架势。
      他

第二百四十八章 清仓大甩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