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州大旱,王贵有所耳闻。
      仔细查看路引和户籍后,他才松口气。
      “先说说你有什么法子可以征上赋税。”
      李大海小声道:“村民没钱可以用物代替。”
      王贵一听,气笑了:“老丈是在拿我消遣吗?”
      “朝廷要的是银钱,可不是物品。”
      李大海不慌不忙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村民的物品将由我来收购。”
      “换取银钱,才能交赋税。”
      王贵听到这个建议后,双眼放光。
      但等他反应过来后,又满脸疑惑:“那你不亏本了么?”
      李大海打着哈哈:“不亏,不亏。”
      “我等到了澜州后,生活用品也得置办,倒不如将此事早点办好,也省得进城后花高价购买。”
      王贵一听,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
      “逃荒的人那么多,真等到了澜州,估计很多物资都会短缺,老丈未雨绸缪,想得长远,难怪家底丰厚。”
      两人又互相恭维了几句,王贵就带着李大海和顾瑾朝村民家走去。
      他差人挨个通知,不一会儿,村口的大槐树底下就站满了村民。
      王贵站在高处,开始动员。
      他首先恐吓村民如果不交赋税,就会被抓壮丁,家里没有壮丁的,那就妻女为奴……
      王贵巴拉巴拉讲了一通。
      在见到村民们被吓得脸色煞白后,才将李大海拉到前面。
      “也是你们运气不错。”
      “遇到一个好心人。”
      “这位李掌柜正好要购置一些物件,你们可以将闲置的家伙什卖给他。”
      “我丑话说在前头,今天,你们要再凑不齐交赋税的赢钱,明天我就上报里长。”
      “到时候就不是我能兜得住的了。”
      被吓坏了的村民交头接耳。
      “要不,我们还是交了吧?”
      “反正要交的。”
      “对啊,朝廷要做的哪一件事情没有做成?”
      “再僵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确实,正好现在有人收购物品,又不用花钱,过了这村可没那店。”
      众人讨论了一会,纷纷跑回家,生怕落后。
      大概过了一刻钟,李大海和顾瑾面前就堆满了物品。
      有用竹子编的竹筐,小木凳,烂的不能再烂的衣裳,破旧的洗澡盆,更有一些妇人采集的无患子,皂角等等。
      更离谱的,还有挑了两筐晒干的牛粪的。
      当然,也有一些村民的篮子里放的是鸡蛋,公鸡,公鸭什么的。
      王家村总共二十几户人家,没有交上赋税的有十一户。
      周国的税种有很多。
      老百姓第一交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税。
      第二是土地税,有多少田产按比例收税。
      第三部分是“赋”。
      属于人头税。
      这个是按照家里的人口数量收税。
      在周国,不同年龄的人缴税的标准不同。
      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每人每年交二十五钱。
      十五岁以上的被看作成年人了,每人每年交一百五十钱。
      今年朝廷又多增加了一项徭役税。
      成年男子每人每年收三百钱。
      每一样税种看起来不多,但林林总总加起来,有的一户人家得交二两多银子。
      

第31章 出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