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章 无剧情古代(五)[1/2页]

快穿之改写命运 箐偌茵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忙乱了一通,杨氏因为流产过几次,在小儿子前头也流产过一回,府里的姬妾也是各有流产又足足诞下了六个孩子,虽然不是初次怀孕的妇人,也难免把不少的精力放在这一胎上,不为丈夫的带娃神操作生气,但还要关心孩子,母子俩说了好久的话,又留武竣吃了晚膳才放他回了前院。
     武家这样的世家,对于男孩子的教养是很上心的,都是三岁开蒙,长到六岁才搬到前院去住,如今武靖、武竣与另外两个庶子都住在前院,最小的两个4岁、2岁的庶子还住在母亲的院子里。
     府衙的面积并不算很大,三进的院子,有一个小花园,因为是在南地,府里还有锦鲤池与水渠,潺潺的流水贯穿了整个三进院,除了后院的正房,前院的书房就是武季最常待的地方,因为姬妾们再受宠也没有一人独占院子,人太多,最宽敞也有三四个人挤在一处跨院里。
     前院也是如此,连通的两个跨院,都已经被划分了地盘,里头都不是四面有屋子,嫡出的长子次子分别占据了跨院面积最大的四间屋子(三间正房+一间耳房),剩余的两处都是两间比正房略小些的厢房和同样的一间耳房,正正好好分给庶子们。
     武竣住的西跨院,刚刚好每天能够迎接初升的太阳,和住嫡长子的东跨院一样,布局都比坐南朝北、坐北朝南的厢房好一些。
     等他回到这里时,青松青竹已经和留在家里的观棋观书一起把行李收拾妥当,去赈灾也没有什么东西带回来,原本的东西归置得都很妥当,仔细看去,布局也相当不错,既有待客的地方,卧房那里也只能看到多宝格和屏风相隔,书房则是连通没有过多隔断,里头堆得许多卷轴和纸笔,看得出原主课业勤勉。
     度过了生死危机,才有时间慢慢琢磨未来的路。
     根本原因被药物绝育了,会抑郁的人安抚好了,灾民救下来了大半,原主大哥的死因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古代就连风寒都危险重重,瘟疫到来时王公贵族也只能呜呼哀哉,一辈子还很长。
     不论如何,先准备迎接小弟弟,再考个功名吧。
     回到家里的武毕安开始了规律的作息,这会儿的科举还是比较落后的,类似于科举刚开始盛行的时候,不仅科举分了进士科、明经科等科目,门阀世家的举荐仍然存在,不少人或许走不到最后,就已经提前靠着才名做了官,亦或是凭此在科举中取得一个更好的名次。
     但架空的世界已经出现了“秀才”“举人”这些几百年发展出来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五十少进士那么可怕——三十老明经还是正常的,毕竟明经科以典籍的背诵和理解为主,不像进士科侧重于文学才能与政治理解,虽然相比起杂科要更为广泛,但是难度不算太高,对于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来说输给寒门弟子是羞于见人的事情,因此有才学的子弟日渐偏重科举。
     此外,相比起后世的数量之多,此时的常科每榜录取人数在百人左右,最少的一次进士加上明经只有五十余人,

第5章 无剧情古代(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