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女士从容自若,以她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王储妃看不出来才是怪事。
她便顺势引申到了因斯奈特和周围国家的爵位制度上。
总体来看,这些爵位的分封大致与欧洲相同,因为国情略微有些差异,总体是以军功和血缘来获得爵位,因为一些对外对内的战争,每一次都有一些小贵族绝嗣,大贵族由家族内安排继承人,大多数还是做父亲的死了之后儿子继承爵位,以军功来获得爵位的路子因为骑士时代的远去已经越来越窄了,艾琳女士还暗示王室已经在有意减少爵位的分封,在大臣的任免上也更倾向于分割,有效遏制贵族掌握权力。
传统的西方官职制度,应该是属于恩赐式的官职,随着王权的没落,逐渐转换为大臣和政府首脑的私营地,将职位裁撤换为自己的支持者,后来又变成了党派内部的瓜分,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出现之前,一切随着王权的没落和议会的崛起而渐渐固化制度。
但是原剧情中,奥古斯都显然是留了后手的——他将三军统帅的权利留在了王室,同时又实现了初步的分权制度,即皇室与议会共同享有行政权力,立法权完整地掌握在了议会手里,司法权则掌握在了建立的新部门手里,而最后的新部门并没有被提到叫什么名字,但显然具有监察的权利,其中一部分治安部门就类同于警察。
不得不感叹原剧情中奥古斯都的远见,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仅仅只过了十来年,文官制度就正式诞生了,背后的原因既有国内势力的阻挠与推动,也有一部分的参考因素,毕竟同时期的华夏那边,科举制度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
话说回来,艾琳女士的祖父年轻的时候因为一些斗争逃到国外,他原本是阿依特里王国下属其中一个邦国的王子,因为城邦被身后有另一个帝国扶持的威尼西亚公国①所吞并,最后想想王国那被各个帝国扶持的公国和教皇国、本土的大小公国邦国所割据的局面,最后选择了与敌人对立扶持了北部一个小公国的因斯奈特,毕竟他原本所在的邦国和塞穆尼王国扶持的公国关系不好。
当时老先生逃到因斯奈特后,因为一些原因,最后辗转加入了军队,为自己和家人挣下了一个爵位,后来他仅存的小儿子娶了一个来自故国的姑娘,但是他年轻时候颠沛流离,不仅自己的身体坏了,失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也再也无法生育,偏偏他的小儿子也在很年轻的时候死在了一场战役中,只留下一个女孩儿,也就是艾琳女士。
而艾琳女士年轻的时候,身为一个贵族家庭的继承人,她不仅接触小姐们,还能够和那些男士坐在一张桌子上,因此她的政治敏锐性超乎寻常,又见多识广。
所以最后她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储预备给王储妃的礼仪老师。
相比起更加学术性的语言老师,身为女性的礼仪老师必然会与皇储妃接触更多,还要介绍国内的政治局势和一些杂学、常识。
“身为未来的皇后,您对政治可以不感兴趣,但不可以不了解,而您
第33章 女配觉醒文(三十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