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2章 关于造纸术[2/2页]

混在大唐做咸鱼 闲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些工艺在此过程中遗失了,某这次去陇西,正巧遇到了一些遗民,还有很多遗失的古籍……”
      庄闲这样一说,黄柏发耳朵都竖起来了,难道是庄大郎获得了“古法”秘技?
      果然接着庄闲就开始大谈“古法”造纸。
      其实手工造纸术,哪怕发展两千年,也不会脱离“湿法造纸”的基本流程:纤维分离,纤维打浆,抄造成纸,脱水平整。
      纤维分离的过程,可以通过搓、捣、沤、蒸、碾并辅之以天然化学药剂进行脱胶,比如草木灰和石灰石这类天然碱液,总之要将植物原料纤维化和杂质分离。
      纤维打浆只是通过反复捶打、熬煮、切割、搅拌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抄造成纸的过程,是在添加剂作用下,将纸浆静置过滤,最后把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通过抄网抄起,初步脱水,形成纸型。
      最后的脱水平整,也就是二次加工过程,可以是晾晒,也可以是烘干,最终造出合用的纸张,这一过程中要保持纸张的单一品质,形成品牌。
      万法不离其终!
      造纸的原料在唐代几乎发展到了极致,从最初的苎麻和大麻、檀木和构皮,到后来的丝茧、棉、桑、藤、竹。
      也是在唐代,随着国力上升,海内升平,文化艺术方面登峰造极,造纸术工艺也随之精益求精,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
      唐代后期的造纸术集大成,纸张几乎完全替代了竹简、锦帛等等,成为主流的书写绘画用具,不仅出现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还出现宣纸、壁纸、花纸等专业用途的类别。
      唐代,中央帝国泽被四海,工艺大量外流,造纸术传到近邻三韩和交趾等藩国,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正因为大量价廉物美的纸张出现,雕版印刷术也随之发扬光大,由原来世家和宫廷掌握的秘法,变成了普罗大众都能开设的行业,兴起了印书业,各种纸制品以及书籍、佛经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
      纸本的绘画作品也广为流传。
      现下是初唐,也正是造纸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知道,现在草原上那些贵人最缺什么吗?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美女骏马,而是……信仰,吐谷浑佛教盛行、回鹘接受了摩尼教、北戎萨满巫师可以出入可汗和阏氏的内帐,就连大唐士人也是左手一本《道德经》右手一本《论语》。如果我们大量印制这些经卷,是不是可以卖遍寰宇?”
      庄闲说道激动处,直接将手里一直端着的空饭碗砸在了地上。
      “哐当!”
      如同洪钟大吕,不仅没有惊醒在场被“忽悠”人群(程处嗣、李德謇等人都早已傻傻在旁边听了许久),还让他们更加癫狂起来,好像这砸碗声变成了争抢财富的号角。
      他们的眼睛变得红彤彤的,好像眼中看到的都是“钱钱钱”。
      早就经历过庄闲忽悠的黄树新是清醒的,他看到老爹的“傻”模样,忍不住想要去提醒,却被一只小手轻轻拽着。
      “嘘!”小武灵动的眼神,让他放弃了动作。

第182章 关于造纸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