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落座。”
宣和帝一挥手,所有学子都跪坐在了自己身旁的矮桌上。
矮桌上的东西很是整齐。笔墨纸砚。样样齐全。
等到众学子都坐好后。
宣和帝才开口道。
“汝皆四海之贤才,今汇聚于此。朕心甚慰。怎奈不久曾听闻,江浙之地多阴雨。朕心甚忧。恐钱塘江决堤于此,沿江而居者。十室九塌。民无以安居之地兮。不若今以此命题乎。”
宣和帝说罢,便有等在殿外的禁卫军,挥舞起手中的长鞭,三鞭过后,示意答题开始。
听到鞭子的声音,有的贡士已经拿起了矮桌上的砚台,加了少许的清水,细细的研磨。
洛清欢听到宣和帝出的题后,就开始思索这道题应该怎么做答。
历来洪水都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
朝廷通常的做法都是修建防洪堤。
王夫子曾经也讲过关于防洪堤的修建,说那是个极其费时费力的工程。但是对于洪水的拦截与整治。却没有太大的作用。
水是流动性的,洛清欢想,水应该易梳不易堵。
要是把经常决堤的河流旁边,挖一些其他的沟渠。或者是引入那些比较干涸的河流中。是不是会好一些。
洛清欢想了很久。就在其他的贡士都已经写了大半的时候,洛清欢才开始研磨。
提笔写下了第一行字。
“自古水患有之,然皆堵之。吾以为水之一患,易疏不易堵也。”
然后,洛清欢就是解释何为堵,何为疏。何以堵,何以疏。
在文章结尾处又写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洛清欢一篇文章写下来,洋洋洒洒一千多字。
洛清欢把写好的笔墨,拿在手里吹了吹,等墨迹干了之后,才平放在矮桌之上。
第32章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