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9章 赛马之道[2/2页]

汉道天下 庄不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化不可或缺,但绝不是嘴上喊喊就能实现的。
      要像天子一样去做。
      或许,天子不出兵,由着袁绍折腾,让山东士大夫身受其痛,让他们知道空谈道德的后果,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
      只是……如果一来,将有无数人死于无辜,山东也将因此元气大伤,儒门遭受的重创甚至会比王莽篡汉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杨彪一声长叹,几次欲言又止。
      他做不到像贾诩一样洒脱。
      “文和,袁绍非治国理政之才。”
      贾诩嘴角轻挑。“只怕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杨彪很无奈。他知道贾诩说的是谁,希望袁绍入朝主政的人不少,他说袁绍不是治国理政之才,自然站在了那些人的对立面,难免会遭到非议。
      “正如你刚才所说,是不是有人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袁绍虽是高门子弟,但他除了入仕之初做过一任濮阳长,并无地方经验。在渤海、冀州的治绩也有目共睹,如何能治理整个山东?知其不能,而放纵不管,非赛马之道。”
      贾诩反问道:“依你之见呢?”
      “依我之见,天子的方案甚好。”杨彪咬咬牙。“让他先做好渤海太守再说吧。”
      贾诩无声地笑了。“文先识时务,只怕其他人却不肯。”
      “我去说服他们。”杨彪慨然道:“这种事,没人比我更适合了。”
      贾诩点点头,举起茶杯。
      ——
      杨彪送走贾诩后,命人去请赵温、张喜。
      赵温、张喜很快就来了。
      他们其实一直在外面等着,亲眼看到贾诩离开。
      “文先,贾文和怎么说,他愿意从中解说吗?”张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彪瞅了张喜一眼,又看看赵温。“子柔,若不问山东之事,朝廷赦免刘焉、刘璋父子不谨之罪,益州可安吗?”
      张喜、赵温都愣住了,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不安。
      杨彪不说袁绍的事,直接问益州,而且不问刚从益州回来的张喜,却问赵温,这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迅速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赵温稍一思索,随即答道:“人心思汉,朝廷不问前过,益州没有后顾之忧,自然可安。”
      “你能保证吗?”
      “能。”赵温很有把握地说道:“我可以亲自走一趟,若不能安定益州,我愿自免谢罪。”
      杨彪转头看向张喜。“你呢,愿不愿意去一趟彭城,劝袁绍接受诏书,安心做他的渤海太守?”
      张喜面色苍白。“文先,天子决意用武?”
      杨彪摇摇头。“季礼,你觉得袁绍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平定山东?又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让山东恢复太平,如并凉一般安定?将来与朝廷对决,又有几分胜算?”
      张喜哑口无言,额头冷汗如豆。
      “如果不能,不如安心做个渤海太守。于人于己,都留一点余地,岂不可好?”
      张喜的脸腾的红了,紧接着又白了,反复几次,才嗫嚅道:“若是袁绍不肯呢?”
      “他肯不肯,不重要。”杨彪拍拍张喜的手臂,意味深长的说道。“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山东士大夫肯不肯?”
      /17/17326/11533458

第629章 赛马之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