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凉透了。
“姥爷,芝麻筛完了,用盆装完了。放哪儿啊!”弟弟端着一个大海碗进厨房来了,把芝麻筛完了,问姥爷要放在哪儿。
姥爷接过了弟弟端的芝麻,然后把一小盘花生给他。跟小向阳说:“今年咱们多做个花生馅儿的。你去把这个花生的皮儿都搓下来,然后吹干净再给姥爷拿来。”
向阳接过姥爷递来的花生,兴高采烈的,带着花生又去院子里干活了。他长这么大吃的元宵都是芝麻馅儿的,还没吃过花生的呢。
等到花生也搓干净了,李有财把花生和芝麻都用擀面杖碾碎,放到一旁。然后拿出了之前做好的雪白的猪油。
樱桃以前就帮老爷干过这个,知道把猪肉重新化开的时候不能用太大的火,要不然就糊了。赶紧把大的柴火抽出来几根,换成了细的小柴火。
当猪油化开,就把糖放进去。然后把糖和猪油的混合好的,放到芝麻和花生里,分别和馅儿。等到凉了一点,赶紧搓成小球,元宵馅儿就做好了。
糯米面也和好了,就开始包元宵了。那里包的元宵个个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而且皮儿薄馅儿大的,不论是蒸还是炸着吃都好吃。
今天干活之前李有财就答应两个孙子,要给他们炸元宵吃了。元宵包完了还不能马上炸。要放到外头冻结实了才能开始做。
美味的东西,总是要等待过后,才会更好吃。食用油不好买,平时家里是不会这么炸东西的。为了过年这段时间,两个孩子才能痛痛快快的吃自己想吃的东西。炸肉丸,炸麻花,炸元宵。都是他们俩爱吃的。
王卫国今天下班往家走的时候,在路口就看到了妻子李琴,夫妻俩还是在过年单位值班排好之后,头一次一起回家。
到了家门口就闻到了油炸食物的香气。“肯定是爹给这两个小孩儿炸元宵了。”李琴笑着说。
“早晨起来就看到爹昨天泡的糯米,问了爹,说今天正月十五,包元宵吃。”
听到妻子这么说,王卫国也笑了。“那咱们今天就有口福了。这东西家里做起来可麻烦,糯米要泡好了再磨成粉,馅儿也要先焙好了,再碾碎拌上猪油和糖。都有好多年没吃到爹亲手包的元宵了。咱们小时候在家,也是正月十五才能吃到,家里还不一定年年都做,有的时候大人忙还是在外面买的。”
“是啊,咱们小时候也总盼着过年,吃好吃的,做新衣服。还记得我第一次学做袜子么?”李琴跟着丈夫回忆起前面时光,想起了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
王卫国听妻子说起以前的事,也跟着回忆道:“记得,那双袜子做顺撇了,不过穿起来也一样。”
李琴听他笑话自己,白了他一眼,也忍不住笑了。夫妻俩一边说话,一边进屋里。
听到说话的声音,两个孩子跑出厨房,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又跑回去告诉姥爷“姥爷,爸妈下班了。咱们什么时候开饭呢?”
“去告诉你们爸爸,让他先把桌子放好。”姥爷把两个孩子支出去,然后快点把元宵都炸好了。捞出来,放凉。
把锅里的油先盛出来。元宵虽然好吃,但是也不能当菜呀。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是要准备一些菜。
时间长需要炖的菜,已经在炉子上做好了。就等着家里的人都回来,就下锅炒菜了。
李琴刚才在屋里跟王卫国说话,在两个孩子进屋来,说姥爷让上桌子。来厨房看看还有没有自己需要帮忙的地方。
“爹,还有啥用我帮忙的。”李琴问老爹。
“再炒个黑白菜就好了,你把凉菜拌了吧。刚才怕放盐早了,再把菜杀出水,就没放调料呢。”李有财把炒好的鸡蛋盛出来,然后跟闺女说。
父女俩都是经常做饭,干活麻利的人。在厨房一阵儿忙活,很快就做了一桌好吃的菜。
都等着李有财上桌呢,等老人家坐下,王卫国先给老爹敬酒,“爹,辛苦了!元宵节还能吃到您亲手做的菜,是我和李琴的福气。敬您一杯,也希望咱们一家人都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
李有财喝了女婿敬的酒,赶紧招呼大家尝尝他的手艺。还给两个大孩子,两个小孩子,都夹了元宵。
“现在生活安定了,一家人也团聚了,以后咱们一家,都像这元宵一样,团团圆圆的。”李有财说。
大家听了老人的祝福,都赶紧把夹的元宵吃了。吃过饭后,一家人又围坐在炉子旁。等到夜深了,才各自回房去睡觉。
第47章 过年了(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