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五十五章 史老师,你想不想当校长?[2/2页]

我在大学当校长 想要上岸的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以前,这里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条紧临怒江、紧靠悬崖的骡马驿道和横跨在怒江的溜索,一切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就是处尼村的真实写照。”
      “我听我岳父说,他7岁时第一次通过溜索外出,到cy县城购买生活物资,就这样一直持续多前几年。对处尼村的村民来说,每次往返都是生死险途,峭壁处仅容一人通行。甚至有一次,我岳父亲眼看见一位同伴因简易溜索断裂而跌入湍急的河流中。”
      “处尼村能有现在的样子,都得感谢党和国家,这几年为了让处尼村摘除贫困村的帽子,公路打通了,网络也有了,还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怒江特色的农副产品,村民们的日子都好过起来了,处尼村小学也是前几年才重建的。”最后一段,史云生直接来了个主题升华。
      这种艰难的场面,是在场所有学生们几乎不敢想象出来的。
      “我之前看纪录片的时候,倒是看到过有些乡村还有溜索这种出行方法,可没想到竟然发生在身边。”
      “好吓人,这也太危险了吧……”
      “还好现在通公路了,不然真的能以想象这种生活。”
      听着这些议论的声音,史云生哈哈大笑。
      “西部挺多偏远地区的乡村都是这样,就现在处尼村小学的样子已经好很多了,我小时候读书的那时候才是真的苦。”
      听着史云生这么一说,别提其他几人,连林海都来了兴趣。
      “史老师,说说你小时候的故事呗。”一个男生忍不住叫道。
      史云生似乎心情不错,便坐了下来,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我是黔省人,我老家那里也是十分的穷。”
      ………………
      还没写完,稍等一下。
      ………………
      教育产业化。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教育扩招就像一道流水线,将一个个普通的大学生推向社会。1
      很多学校目前就是复制一批又一批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1
      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领导力和方法论,其中包括决策方法和能力。
      家长在争名,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在争胜,一分都压倒英雄汉;社会在争强,就业岗位青睐“985”“211”的学生。
      学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养人才,再者就是培养精英。
      教育的本质是一门产业(钱),扩招的目的就是维稳,维稳重于一切
      我们或许还记得,多年以前就开始在网上流传的一个观点:中国教育太早的文理分科,导致中国的理科人才缺乏文科素养,文科人才缺乏理科精神,对中国人才的综合素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清华材料本科上一届,转专业走了四分之一的人。
      知识可以被教育,但是智慧不能被教育。智慧来源于生活学习中的思考。
      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显现出了这方面的趋势。比如,十几年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而现在,这样的故事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中产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人生的逆袭。
      未来,上述故事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富人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没有让上面两类人逆袭,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第七百五十五章 史老师,你想不想当校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