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三十九章 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2/2页]

我在大学当校长 想要上岸的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灏不置可否地说道:“赵教授那里暂时不动,但是先进材料研究所和光芯研究中心要变动一下。”
      言毕,一直等待陈灏指令的邓慧连忙按动了下,之间会议室里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一张光华大学的3d规划图。
      “光华校园北部一带开发程度不高,我打算把校内的主要科研机构都迁移到那里,重新修建实验室大楼以及科研人员配套的人才公寓、食堂。”
      “正好北门出去不远就是长风科技园,这样也有利于产学研互动。”
      长风科技园就是模仿斯坦福大学硅谷模式,打造一个属于光华大学的“硅谷”出来。
      恰好那里的建设也到了尾声,目前入驻的只有光芯产业园以及正在修建的宁德时代研发中心总部大楼。
      等到年底,长风科技园的写字楼就能对外界和光华大学想要创业的学生开放了。
      只是听着校长这话,这看起来动静挺大的啊。
      还不等有人怀疑,陈灏又接着道:“还有这个扩招计划,下面就由郑副校长来介绍一下。”
      郑强心中暗叹了口气,脸上摆着笑容,“根据校长的指示,就【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方面,将扩招700名科研人员。”
      “其中光芯研究中心此次扩招200人,光子屏实验室扩招300人,碳纳米技术实验室扩招200人。”
      郑强望陈冲三人看了过去,“相关的招聘要求,任教授、方教授、陈教授科研再会后再议,晚点校方会对外公布招聘计划。”
      “扩招700人?”陈冲瞠目结舌了。
      随后,他苦笑道:“校长,这……这也太多了吧?”
      “大部分是作为人才储备,咱们学校的实验室还是少了点,可以再拓展一下。”陈灏解答道。
      听校长这么说,陈冲瞬间明悟,现在的实验室还是挺单一的,想要通过国家实验室的考核还是不容易的。
      至于扩招700人,其实挺正常的。
      京城的怀柔实验室容纳了超过3000名科研人员。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实验室,而是还有一些二级科研机构,总人数基本上都过千。
      接下去主要是讨论两个实验室的建设问题。
      一小时多后。
      会议结束,众人告别。
      赵永教授单独返回大山深处,任弘教授则是回光芯产业园,陈冲教授和方浩森教授结伴回去。
      光子屏、丙交酯这两块交给方浩森,陈冲现在的重心是在碳纳米技术实验室那里。
      “老方,咱两现在是首席科学家了?”陈冲坐在校内的小白车上,脸色还是有些恍惚,“嘿,三十二岁的首席?”
      三十二岁能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哪怕是带着(筹)字的,那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青年学者李,他两绝对是风头最盛的。
      方浩森先前也有点置身于梦中的感觉,不过随后便回过神来。
      此刻还能心平气和得回答陈冲。
      “抱歉,我今年三十。”
      “?!”
      陈冲一头黑线,这方教授也太烦了,就不能让他?N瑟一会么。
      ……
      晚上8时,光华大学官网、微博、公众号同时发布了一条新公告。
      而就是这条公告,让国内外的青椒、应届硕博士生们震惊了。

第七百三十九章 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