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七章 让子弹飞[1/2页]

我在大学当校长 想要上岸的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勇:今天看到学生给我推来的消息,我点开看到后,首先是很震惊,其次是气愤,最后是无奈!作为省赛区答辩的评委,光华大学这篇论文我是从头看到尾的,尤其是答辩时,负责建模部分的陆舟同学回答问题十分缜密,这篇文章我可以确信并非指导老师代笔!】
      李勇的粉丝不多,只有几千个,但是因为加了话题,看到的人不少。
      尤其是点开李勇的头像,看到那一排认证。
      鹭岛大学数学系主任。
      大部分的人对于名校的老师,都抱着崇敬地念头,更别提系主任了。
      下面的评论大都是支持的声音。
      “鹭大学生路过,李勇教授的人品有目共睹,我站光华大学这里。”
      “我去,李勇教授在数学界还是很厉害的,我觉得应该不会说假话。”
      “哈?光华大学一个二本学校还有这么厉害的学生吗?厉害了……”
      “我千度了下李勇教授,牛啊……
      李勇,男,胡省仙游人,1970年5月出生。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胡省“百千万计划”人才、《数学研究》编委……”
      这条评论里,清一色的6666的被刷起来。
      李勇教授一堆头衔里,最厉害的莫过于万人计划。
      万人计划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简称,是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
      于2012年成立,内容是计划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拔尖人才,并给予特殊支持,所以被叫做万人计划。
      学术圈如果划分等级的话。
      第一层次人才:院士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第二层次人才:杰青大千人,长江,万人
      第三层次人才:优青青千,青长,青拔
      万人计划,相当于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级别,能够入选这个计划,在国内也是不凡的专家。
      如果说李勇的发声算是震慑住一批人,那田柔的发话,足以让不少路人党清醒过来。
      【田柔:“首先,大家质疑的是这篇论文的质量匹配高教社杯这个冠军吗?
      答:光华大学这篇论文质量为本届参赛论文中最高,完全合适。附带论文链接:
      “其次,有某理工大学教授认为这片论文是由指导老师代笔写的?
      答:不是。这篇论文最精彩的部分是建模部分,其次是编程部分,反倒是论文写作方面顶多是小有出彩。
      所以,这位教授的质疑点都立不住脚,反倒有些小家子气,可笑又可悲!”】
      田柔的头衔就更厉害了,北大副校长,理学部主任,更不要提还是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这种半步院士级别的存在。
      李勇教授和田柔教授双双出面,让不少吃瓜群众感觉反转了,开始去质疑那些带节奏的博主。
      北京大学办公室里。
      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教师,有些头疼地看着田柔教,劝解地道:“老师,您不该现在发声的,万一实锤光华大学团队的确是有指导老师出手,那就麻烦了。”
      田柔有些复杂看着眼前这名年轻的研究生,不禁摇摇头,心中暗叹一声。
      这几年由于行政事务繁重,他已经好几年没带研究生了。
      而年轻教师名为魏志军,是田柔过去带的研究生之一,属于天赋比较好的,今年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便被他人才引进回母校任教。
      魏志军看到他的做法担忧不已。
      但田柔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他看着魏志军,沉重问道:“那你会做怎么做?做一个旁观者吗?如果有一天身陷舆论风暴的是你,那我是不是也要作壁上观?”
      魏志军听着哑口无言。
      他张了张嘴巴,旋即又闭上。
      田柔知道对方想说什么,这也是他今天要给对方上的一堂课。
      屋外正阳光明媚,田柔看着外面的景色,记忆仿佛被阳光给拉扯开来。
      “当年我还在北大读研,临近毕业的时候,系里只有一个公派留学的名额,有资格的除了我还有好几个人,知道最后我是怎么获得的嘛?”
      广个告,【\\咪\\咪\\阅读\\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魏志军摇摇头,认真聆听着。
      “当年那时候,另外几名同学都放弃了资格,他们当时对我说:小田子,我们里数你天赋最高,国家资源有限,哥几个商量还是觉得让你去最合适。到了漂亮国那里多学点他们的知识,带回国来!”
      田柔说着幽幽一叹,“三十多年前,国家需要人才,因为那时候的国家太弱小;三十多年后的现在,国家仍然需要人才,因为现在国家正在高速发展中。”
      “陆舟这人有天

第二百三十七章 让子弹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