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张安世返回,呈给执思失力一纸文告。
执思失力赞道:“张先生,才思敏捷,真是好手笔!”
执思失力捧在手中仔细看那文告:
大北胡朝庭通告中原万民书:
天下崩析,中原纷乱,万民罹难,天道难还。杨氏丑类,盗国窃土,万民更堕苦海;我大北胡朝庭,雄起大漠,亦为炎黄正裔,河朔正统,为救万民,起王师,兴义兵,伐无道,讨巨贼,北漠称雄,遂灭杨氏,鼎定中原!胡为天道?此亦为也!民心所向,王道必兴也,故布告天下,此后皆不得附逆为乱,心怀不轨,否则雷霆万击,灭亡有日!勿谓言之不预也!切切此布!
——大北胡朝庭年月日玺印。
执思失力看着看着,连连点头,抑扬顿挫地念诵起来,最后连连击掌叫好:“好好,写得真像一朵花!张先生,我这就上呈陛下!说不定陛下还有重赏呢!”说着便兴高采烈的捧着出门而去。
张安世暗自好笑,走出正厅,四下看看,叹息一声,轻轻说道:“唉,梁园虽好,可惜鹊巢鸠占!或许是我该走的时候了!”
原来他就是赵无恤安插在京城一直没舍得动用的一着闲棋冷子,北胡大军攻占京城后,张安世被日逐王执思失力聘为幕僚,通过执思失力,张安世不断弄到北胡朝庭的绝密情报,传送给赵无恤。
而此前他已经接到赵无恤密信,要他尽速赶往凤凰城,天策军那里如今急需文臣谋士,更为重要的是,赵无恤担心他探查到北胡人的绝密情报,时间长了,会引起北胡人的怀疑,对他的安全造成威胁。
执思失力把张安世所撰文告呈给郁久闾,郁久闾看了一遍,觉得颇有气势,并未往深处去想,即命依原文抄写刻印,加盖玺印,而后发往北胡所占各州郡县,广为张贴。
不几日,中原各地便都看到了这篇奇文。不少中原士人看到“凤体”文告,都认出是张安世的文笔,先是纳闷儿,怎么这一向清高孤傲的“凤山先生”也投靠了北胡呢?
待细细一读那文告,终于读出隐在其中的一句话:还我河山,北胡必亡!皆自会心一笑。
不久这笑话便流传各地,以至于有些北胡官吏也听说了,最后传到北胡昆邪王颉利耳中,但他看那文告仍然不知其所以然,拿去问中原文士,都是打着哈哈,一笑了之。
颉利最后找来几个真心投靠的认贼作父之辈,其中一人细细读过,冥思苦想,方才恍然大悟,遂拿笔将这文告最上面的字,从右至左,横着给划一条线。于是这篇文告便变成了这样:
大北胡朝庭通告中原万民书:天下崩析,中原纷乱,万民罹难,天道难
“还”。杨氏丑类,盗国窃土,亦使更堕苦海;
“我”大北胡朝庭,雄起大漠,亦为炎黄正裔,
“河”朔正统,为救万民,起王师,兴义兵,
“山”河重光;伐无道,讨巨贼,
“北”漠称雄!遂灭杨氏,鼎定中原!
“胡”为天道?此亦为也!民心所向,北胡
“必”兴也,故布告天下,此后皆不得附逆为乱,心怀不轨,否则雷霆万击,灭
“亡”有日!勿谓言之不预也!此布!
——大北胡朝庭年月日玺印。
颉利顺着那横线从右至左连读起来:还我河山,北胡必亡!
颉利读完不由得大惊失色,大骂执思失力蠢笨如猪,竟看不出其中隐藏着的这么阴狠毒辣的反句,急忙进宫,拜见郁久闾,把文告中隐藏着的反句解释给郁久闾。
郁久闾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把执思失力叫来,痛骂一顿,责令他立即收回全部文告销毁,将撰写文告的张
第89章 奇文共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