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果真的阻止了靖康之变,那宋国的历史将会按照另外一条路途前进,或许真的不会出现赵构当皇帝的事情。
然而江小白却错了,正当他认为历史会发生巨变的时候,顽固的历史却依然在拼命往老路上修正。
当天下午,无数身穿黄衣服的大内侍卫从皇宫内奔出,涌向汴京城四面八方——徽宗退位,新皇要登基了,登基大典定在明日辰时三刻!
这可是大事,御街虽然有江小白霸占反应不大,但是汴京城内其他地方却开了锅。
有士子们哭天抢地,又有人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整个汴京城就发生了巨变,街道被彻底清扫过一次,上面垫上黄土,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各衙门内的衙役,殿前司的官军都涌到大街上来,每个街口都有人把守。
到了晚上,汴京更是如临大敌,不到八点就开始宵禁,甚至有三万禁军陆续开到。
第二天清晨,悠扬的钟声从换宫内传了出来,持续整整一百零八响。
早就聚集在宫门之外的文武百官全部盛装,或是喜悦,或是哀愁的进入皇宫,参加赵恒的登基大典。
虽然隔着五百多米,江小白等人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此刻皇宫内外的紧张气氛。
权利的交接应该是和平的,宋徽宗是真心实意让出皇位,按理说不应该出现乱子,可这副架势,分明预示着将会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还没到正午,皇宫城门外的广场就变成了刑场,先先后后竟然有七个人被推出午门斩首,人头插在旗杆之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和喜气洋洋的登基大典显得格格不入。
江小白不由感慨万千,即便是最懦弱的皇帝在登基之后,也会拉拢一派打压一派,否则帝位不保,只不过是赵恒做的太快,太明显了而已。
不过这样也好,用几颗人头换来赵宋尖山的稳固,也算是值得了。
新皇登基,在汴京城内的各国使节自然应该是座上宾。
其他国家的使节有没有被邀请江小白不知道,但是仙客来却迎来一个老太监,颤颤巍巍的宣读了一份圣旨,大意是新皇赵恒登基,本应请天王大人入宫观礼,奈何宫内风雨飘摇,为了天王的安全考虑,就不请天王亲临了。
语气诚恳,不断的表达歉意,但说白了就一句话——你千万别来,等我根基稳固之后,一定以国礼相待。
怕就怕了,说这么多有什么用?
江小白不以为意,也没兴趣去观礼,他只想等着,看看这个赵恒有没有胆量来仙客来。
在紧张的氛围之中,汴京城又度过了一天。
第三天清晨,又有一队太监和大内侍卫来到仙客来,这些人明显比以前来的那些人高大威猛,而且盛气凌人,他们没有送来圣旨,也没有进入仙客来,而是递了一分国书:
大宋国皇帝赵德基邀请兄弟之邦皇帝江小白,于大庆门外会盟!
会盟,赵德基?
不会吧,才一天时间,又多了一位太上皇?
+++++
第七百零二章 又一个太上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