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初唐四杰各展风华[2/2页]

大秦:金榜降世,祖龙求我监国 听九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身单薄寒衣,可身上却有藏不住得昂扬傲气。
      众多大臣眼前一亮,连李世民都抱有期待。
      王杨卢骆大唐四位英杰中,其实论文采真正的排名,骆宾王足可与王勃一较高下,可他是寒门出身,没有势力鼓吹,才排到最后。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后世名篇《帝京篇》被骆宾王朗诵而出,仅仅开篇四句,就有一股磅礴大气滚滚而来!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帝京篇》诗句朗朗念诵而出,骆宾王先瞩目看着雍和宫内的繁华与热闹,接着他又走到雍和宫边缘,俯视着城墙下,长安城内万家的灯火。
      他的诗中描绘帝京长安的繁华,颇多壮词,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
      更是提出了“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的居安思危的警示,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
      当整首诗创作完后。
      骆宾王跪下叩首参拜,眼中充满无畏:“回禀陛下,这便是臣创作的诗词,这也是我眼中的大唐。”
      “我眼中的大唐,不仅仅有我大唐千万里江河,有陛下如日中天,有雍和宫的歌舞,有王侯贵子的玩乐,有长安城的彩带和灯火,还有百姓的辛苦,以及许多人的失意。”
      雍和宫内,氛围变得寂静。
      骆宾王的才华,毋庸置疑,惊世才情尽抒发于诗词中,但融入的情感也更多,所写的大唐也更多。
      若是没有胸怀的君王,很难接受这样的诗词,可李世民不会。
      “好啊,此诗有我大唐气象,可赏五千金!”
      李世民轻抚自己的长须,点了点头,开口道:“你且起身吧,我很喜欢此诗,朕身为大唐帝王,自当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但有过错,你们都可提出来,朕愿改之!”
      李世民确实很喜欢骆宾王写的这首诗词,不仅仅诗词雄浑华丽,而且还蕴含大唐万千气象,融入了很多。
      “王勃,你可有诗词佳作?”
      “听闻骆兄诗词后,勃心中叹服,自觉已经做好的诗词并不如也!”
      “骆兄诗词写出我心中所感,有天子强盛,有王孙贵子豪奢,有繁华长安,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失意之人,是谓大唐万千气象,如此真实。”
      王勃躬身作揖,态度真诚。
      “而我诗词,情意与气象稍逊骆兄。”
      “那你且诵来!”李世民道。
      王勃点了点头,站在雍和宫内,轻声道:“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与骆宾王雄浑的诗词相比,王勃词句更加清新自然,像是清风明月拂来,细细讲述着自己所看到的大唐风采。
      王勃的这首《临高台》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描写都城长安的七言歌行。
      诗中对长安的繁盛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反映了自“贞观之治”到高宗前期“佳气郁葱葱”的兴旺发达气象,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王勃那种被时代意识所感召的豪迈。
      骆宾王和王勃这两首诗,几乎是将这个诗题,拉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而这就将难度,交到了赢长歌的身上。

第135章:初唐四杰各展风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