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时屡屡遭遇险境,没办法许给了王三郎。
      三女又离开河套府在京城不知道过得如何,如今李氏身边就二娘和唐然远这两个孩子,唐然远又不是亲生的,何况这是二房唯一的儿子,婚姻大事最终肯定由唐安洲做主。
      虽说有三女一子,然而现在能够由李氏做主的,却也只有二娘一个女儿。
      二娘比唐诗大上一些,已然及笄的女孩子的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段知府在河套府口碑甚好,他只有一子一女,女儿段嘉茗与唐诗是闺中密友,儿子段嘉兴中举后四方行走,虽然没有在科举一途再有进益,却也颇是有几分出息。
      与二娘之前相识,多少算是知根知底。
      “难不成河套府还能找到更好的女婿不成?”
      翠娘迟疑了下,“听说是想要找娘家那边的。”
      唐诗愣了下,“溧阳李家?我二婶跟溧阳府那边还有往来?”
      她倒是没留意,毕竟唐家早已经分家,唐安洲带着妻子儿女独门独户的过日子,唐安淮也很少过问兄弟家的事情,李氏与娘家那边有往来这事,唐诗还真不知道。
      “大概是有些往来的。”翠娘稍有些迟疑,“不过我听说,二姑娘好像不是很乐意。”
      “不乐意倒也正常。”
      这几年二娘在善堂那边帮忙,与莘大夫十分熟悉。
      也跟着学了些医术。
      有几分底气在的人,比之前更为自信了些。
      与人交往也磊落大方,虽然是女儿家却也会为自己考虑。
      段知府家风清明,只有莘大夫一个妻,段嘉茗做事一贯利落,与许蓟安成婚后虽然吵吵嚷嚷,却也只是小夫妻间的情趣。
      而且段嘉兴行走四方,也是见多识广之人。
      嫁给这么一个知根知底的,总比嫁到溧阳那边去好。
      那虽然是外祖父家,可到底什么情况难道她还不清楚?
      李氏终究是外室女,本就没什么地位,怎么指望外祖父家那边会给自己撑腰?
      当然唐诗更清楚,二娘不想嫁到溧阳还有其他原因,这原因在于她和老唐同志。
      朝廷对河套府这边的控制越发的无力,明面上由着段知府来统领府、兵,实际上也想派人过来。
      不过投鼠忌器一直没能把这事落实,唐段两家治理河套,州府内的百姓人尽皆知。
      如此唐家为京城的圣人所忌惮,二娘离开河套府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显然,李氏并不这么觉得。
      这到底是二娘自己的事情,若是她本人都不积极。
      唐诗倒也没必要上赶着。
      “大哥的婚事,二叔没说什么吗?”
      翠娘苦笑一声,“二老爷似乎想要让老爷做主,不过姑娘也知道的,最近老爷在捣鼓什么收割机,哪有空管这个。”
      “他连我这个女儿都不管,更别说别人了。”
      翠娘被这话逗乐,“哪能这么说,老爷每次回来都会问姑娘最近吃饭怎么样,有没有挑食。”
      她从没见过这样一对父女,父亲不像是其他父亲那样威严,女儿也不像是子女那般唯唯诺诺。
      不像父女,倒像是朋友。

225 婚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