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开耕,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万物丰盈。”
老太监念完,李世民才拿着一把锄头,朝他面前的土地挖下。
后面的长孙皇后、妃嫔公主,纷纷扬起锄头开挖。看得旁边的李寿暗自腹诽。
纯粹在做过场,难怪李承乾会学坏。
几个小公主以前也做过这些,跟在大人后面,做得有模有样。
李寿有伤,怕被人说闲话,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几十个人挖一亩地,这地早就被人翻过一遍,没要多久,地被大家翻了一遍。
李世民来到一块田面前,卷衣撸袖。接过一个太监牵来的耕牛,走入田中。
李寿以前也做过一次过场,这次因为看得更仔细,发现一些问题。
李世民的耕牛,套着一个犁。这犁是一个很大的木架子,牢牢套在犁的颈间。
李世民虽溜得比较熟练,转弯这些很不方便。
这犁也太大了些,不止人累,连牛也很累。
李寿很不解,犁这东西他在后世当然见过。
无论是设计还是大小,现在的犁都远不如后世。
李寿也糊涂了,他没想到,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演变过程。
知道这事后,李寿很高兴,等他老爹辛苦在田中耕了几圈完事后,他问:
“民间所用是不是这种犁?”
一些大臣摇摇头,仿佛看到一个不关心农民的天才。魏征很高兴教育:
“犁乃耕地之物,为百姓必不可少的东西。古人曰:牛乃地之友,犁乃牛之魂。要是没有犁,牛也就失去应有的价值。现在我大唐百姓,使用的都是这种曲辕犁。犁跟用尖形铁器打造,比以前老式犁好得多。殿下有时间,最好多多了解农事。”
李寿耐着性子听完魏征叨唠,点点头:
“魏相说得是,的确要抽时间来了解农事。我观此犁,还有改进的地方。犁和牛可以分开,没必要用木架套在一起,会更灵活。后面的部分也太大了些,铁锹做得太尖,可以弄圆弄个弧度。将这些弥补好,效率一定更好。”
李寿高看这些人了,大家想了一会,这种纸上谈兵之事,谁也没想出李寿说的好处。
还好大家虽想不到,李寿提出来的东西,谁也没敢轻视。长孙皇后说:
“寿儿将它画出来,让人做出来试试。”
……
这东西,分开做半天就能做出来。
众公主一听李寿要改造东西,李明达几小连报纸都不顾,跑到越王府蹲了一天的饭。
百姓也很快听说李寿改造犁的事,第二天一早,来到这里的百姓更多。
今天土中有两头牛,一头牛套着旧犁。
大家将目光,落到另一头牛身上。
另一头牛后面有一个木架,十分精简。就一根弧形长木,固定在一个不规则的框架上。
下面的铁锹没有老式的尖,有一个弧度。
前方有两条绳索,穿进一个带有弧度的木套,套在牛身上,只是看起来就很轻巧。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看到,比试在没水的土中进行,比试结果看呆众人。
两头牛同时耕地,新式的犁在一个太监的操控下,一堆堆土,轻松被铁锹翻到一侧。
走出两米后,老式的犁才走出一米远。
转弯更快,新式的犁轻轻一转,就将犁转过来。
老式犁还要人抬,花了不少时间。
李孝恭惊喜说:“没想到简单这么一改,效率提升这么大。”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魏征更激动,一点没不好意思:
“此犁一出,不知有多少百姓将会受益。皇上,这种犁必须尽快传遍天下。”
不用他们下令,四周吃瓜的百姓已发出阵阵喊声。
“皇上,能不能让我们凑近看看?我们也要打造这种新的犁。”
李世民大爽,可惜这东西是李寿发明的。要是别人,说不定能混个爵位。
“天赐此举虽简单,却能让亿万百姓受益,朕赐这种犁为、越王犁。”
第五百零四章 耕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