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34 章 134 霸王餐[2/2页]

穿越之家和万事兴 芒鞋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试是大事,依着谭老头张扬的性子,怕是会请客。
      前天下了场雨,天儿凉快了些,铺子生意好,邵氏不想回去,“要不你和青文回去?”
      府城各个书塾的休沐是一样的,谭秀才想想,“也好。”
      谭秀才极为努力,或许有些天赋,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差,考完他就和青文回去了,邵氏问邵老头要不要回去,邵老头心里想,又怕自己走了她们忙不过来,摇头,“大勇过了就好,我就不回了。”
      青桃劝他,“表哥现在是童生了,你回去住两日,然后和我爹他们一块回来。”
      邵氏脑子转过弯,邵家好不容易出了个读书人,邵老头怎么可能云淡风轻,她帮着劝,“青桃说得对,大勇考过县试,得请亲戚吃顿酒,你和青桃爹他们一块回吧。”
      她抽空买了好些礼给邵老头,指明是给大勇的。
      邵老头连连摆手说不用,邵氏道,“青桃奶是明事理的人,不会生气的。”
      她爹娘是老实人,生怕拿了她一针一线,受她们影响,邵氏从不多往娘家送礼,是邱婆子改正了她的想法,手里有钱,帮衬亲戚没什么,何况还是生养她的爹娘,她叫来青桃,将刚刚的话又说了一遍。
      青桃道,“往后无论爹娘送你和外婆什么,你们收着便是,晚辈孝敬长辈是应该的。”
      “可...”邵老头纠结,谭家帮衬他们许多,再拿这些礼回家,村里人怕是会说三道四。
      看出他的顾忌,青桃说,“旁人要是乱说,外公就说我爹送的。”
      谭秀才的名声在十里八村还是很好使的。
      邵老头拧不过她们,将礼收好,趁着她们不注意,去城里转了圈,给谭老头和邱婆子各买了件礼,邵氏看到后没吭声,以为给她娘买的,而谭秀才素来不管这些,自也不会多问,直到牛车快进村了,邵老头从萝筐里挑出一个烟杆,一盒五颜六色的彩线给他,他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给我爹娘的?”
      邵老头挠挠头,“我没什么好送的,你看看这两样可成?”
      谭老头的烟杆是青桃买的,邱婆子也不动针线了,这些彩线用不着,可面对邵老头,谭秀才没说那些,“我爹娘不缺这些,您何苦花这个冤枉钱。”
      “家里日子不好,多亏你家帮衬,要不是你娘宽厚,我也挣不到这份工钱,送他们这些不算什么。”
      邵老头想直接送钱的,又怕谭老头看自己市侩,买吃食吧,又觉得不妥,想了许久才想到送这个的。
      到耕田村后,谭秀才邀他去家里吃了晚饭再回,邵老头惦记家里,自己挑着箩筐就走了,村里人看他箩筐装得满满当当的,眼红得不行,不乏有那挑事的跑到李家煽风点火。
      李氏往娘家捎点东西就破口大骂,邵氏往娘家捎两筐都没人吭声,追根究底,还是李氏不受宠。
      李家心里不舒坦,却也没精力计较那些,上个月,隔壁村有个汉子死了媳妇,听说李氏跟谭家和离,上门求娶,李家已经应了,只待下个黄道吉日就送李氏出门。
      那些人看李氏反应平平,不禁说,“谭家发达了,谭秀才给几个兄弟侄子侄女都捎了好礼呢。”
      “那是谭家的事儿,与我何关。”
      李氏娘将门一甩,隔绝了外人的声音。
      谭秀才是谭家的门面,他一回来,谭家顿时热闹起来,族里送鸡蛋的,送豆腐的,送菌子野菜的,都在谭家院里挤着跟谭秀才说话,谭老头坐在门槛上,笑得眼睛都没了。
      老大在府学,两个孙子又过了县试,用不了多久,谭家就能改换门庭了。
      他和邱婆子说,“要不趁着老大在家,请族里明天来家里吃饭。”
      大半年以来,族里人诸多帮衬,邱婆子不是白拿人好处的,点头,“成,你记得把桌椅借好,待会我让青牛去镇上买些肉回来。”
      有田家,买肉倒是极为方便,只要打声招呼,哪怕没有,梨花兄嫂也会想办法弄到。
      谭老头喜滋滋的起身,“行。”
      想到什么,邱婆子叫住他,“让青牛做买几斤肉给邵家送去。”
      礼尚往来,收了邵老头的东西,就得还礼,而且大勇也过了县试,邵家应该也会请客,以免他们多跑一趟,索性让青牛买好,谭老头应下,又问,“买多少斤。”
      邱婆子粗略的算了算,“四十斤吧。”
      近半头猪了,谭老头往西屋后院走,看谭青牛在扫院子,和他说了这事。
      “我扫了地就去。”
      谭老头看了眼暗下来的天,“记得早点回。”
      他说的是明天。
      这会儿田家肉摊肯定没肉了,提前说一声,天不亮就背着肉回来赶着午饭吃。
      “好。”
      谭秀才回家主要为儿子的事儿,来的人多,天黑近了院里才清静下来,谭青槐似乎知道谭秀才会找自己,一直在堂屋坐着,脊背挺得笔直,左右两边是谭青阳和谭青田,两人有样学样,头颅高高扬起,像斗胜的公鸡。
      谭秀才失笑,“干什么呢?”
      两人乖乖喊了声大伯,谭青槐正襟危坐,“爹。”
      “县试过了?”
      谭青槐呲牙,露出一排好看的牙齿,老成的嗯了声。
      谭秀才拉开边上的凳子,三人身形一僵,坐姿愈发笔直。
      “怕不怕?”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太明白,谭秀才看向谭青槐,“县试怕不怕?”
      谭青槐脸色通红的摇摇头,声音掷地有声,“不怕。”
      “试题难吗?”
      谭青槐犹豫了下,正色道,“不难。”
      要是难的话他就过不了了。
      “你二哥呢?”
      谭青槐懵了瞬,完了?没其他问题了?
      他抬起头,指向门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谭秀才这才注意谭青武背靠着门框,身形如松的站着,脸色灰白,眼下一圈青黑,他问,“你刚才去哪儿了?”
      “在屋里温习功课。”
      “你娘说你不甚努力,县试的感觉如何?”
      谭青武双腿哆嗦了下,实话实说道,“不太好。”
      “不太好还能过?”
      谭青武心虚的低下头,“我也不知道。”
      他娘回城前,警告他不努力就回家种地,想到他爷黢黑布满皱纹的脸,他坚决摇头,为此做了好几晚噩梦,本想装病不去县试的,又怕青桃看出端倪来,这家里,什么事都瞒不过她,真要被她知道家里花了钱而自己装病不去考,铁定没好日子过,是故只能硬着头皮上,哪晓得红榜贴出来,竟然有他的名字。
      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度怀疑那是和自己同名同姓的考生。
      “过来我考考你功课。”
      谭青武如临大敌,颤巍巍往屋里走了几步,“是。”
      谭秀才翻过县试的试题,挑了几个关于《论语》的问题考他,不料谭青武对答如流,谭秀才便将这次县试最难的题拿出来考他,他回答得磕磕绊绊,单是没有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谭秀才夸了两句,又问谭青槐,“刚才的问题你会吗?”
      谭青槐挺挺胸膛,自信满满,“当然会了。”
      他亲姐是天赋异凛的青桃,曾半个时辰就讲完《论语》,一刻钟就讲完《中庸》,有这样的姐姐,他怎么会差,他不仅会,还回答得极为流畅。
      “谁教你的?”
      就青槐的年纪,不该学到这么深才是。
      “三姐啊。”
      提到青桃,谭秀才瞬间不质疑他了,又拿算数题考谭青槐,发现他回答得又快又准,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答案。
      谭秀才快要怀疑小儿子是不是状元命时,他突然来了句,“也是三姐教的。”
      简单的算数题根本难不倒他。
      谭秀才没了话说。
      此时坐在桌边算账的青桃打了个喷嚏,数钱的邵氏抬起头,将大敞的窗户掩了些,“是不是受凉了?”
      “没有。”青桃提着笔,继续写,邵氏看不懂本子上的字符,将盒子里的钱反复数了两遍,“钱有没有少?”
      包子馒头太多,具体能卖多少钱她算不出来,还得问青桃。
      “没有。”青桃说,“够了的。”
      邵氏满意的将钱放回盒子里,“咱啥时候去钱庄啊。”
      铜板已经堆了许多,不去钱庄换成银子就太占地方了,府城的钱庄有银票,邵氏觉得不靠谱,坚持要银子,搬到铺子的两个多月,已经攒了上百两银子了,她又怕银子被贼偷了去,想换成银票。
      因此和青桃商量挑个时间去钱庄。
      “等爹和大哥有空的时候吧。”
      城里治安好,但青桃还是怕路上出事,没有谭秀才陪着不踏实。
      “有了钱咱真要把这铺子买下来吗?”邵氏难以置信,想不到自家有朝一日有钱在府城置办宅子。
      “得问问人家答不答应。”
      收租子就有不少进项,要不是缺钱,没几个人会卖吧。
      邵氏也想到这茬了,不禁有些遗憾,她很喜欢这个铺子,巷子里住的人家少,白天极为清静,夜里更是没人,很适合读书人住,邵氏说,“买下来咱就不用交租了,税也会少一些。”
      目前的税是按铺子大小算的,如果买下这间铺子,以谭秀才的秀才身份会减免一半的税,几十文钱了。
      “嗯。”
      记账的本子已经写完好几个了,以前是调料的比例,开销收入写在一起的,后来分开写的,青桃翻开记调料的本子,看了眼圈出来的日期,“明天杂货铺该送调料来了。”
      也就说她和邵氏又得去稍远的集市买调料了。
      以防其他人学了配方,除了在杂货铺买调料,她和邵氏还会自己去集市买,有些农家人自己?意恋模?谠诼繁呗簦?鄹癖仍踊跗痰谋阋诵???换嵋?鸹骋伞
      之前孙家去杂货铺打听她家买了哪些调料,掌柜没有说,但时间长了,早晚会被人看出来,而且她不可能长期混着无用的调料买,便想了这么个法子。
      有些调料在杂货铺买,有些自己出去买。
      “明天少做几十个包子,早点关门,咱去逛逛夜市。”转而想到家里藏着银钱,两人不在家,岂不便宜了?,反悔道,“还是等你爹和大哥回来吧。”
      谭秀才最迟后日就得回,家里的调料还够用。
      少了邵老头,两人睡的时间更短了,因为芸娘铺子的生意好,不卖馒头,只卖包子,但她没想过自己做包子馒头卖,不说配方手艺是谭家的,单是置办细面调料那些琐碎事就累人,她想得明白,自己一介妇人,家里老人不问她要钱,有没有孩子要养,犯不着劳神劳力,向谭家买包子,自己转手卖,每天有钱挣就满足了,还不用操心其他事。
      罗狗子去了郡城,八十个包子是交给其他人帮忙送到铺子的。
      天亮送到铺子,不到午时就卖完了,收拾完铺子,芸娘本来要回家的,得知邵老头他们回村了,出门后拐个弯,往谭家铺子去了。
      一看到她,邵氏就露出过意不去的眼神。
      自觉欠了芸娘诸多人情,邵氏不好麻烦她,特意叮嘱送包子的别告诉芸娘。
      “婶子也是,邵外公回去就该知会我,我一早就来帮忙。”
      “每次都劳烦你,哪儿好意思...”
      铺子里还有客人,芸娘系上围裙,洗了手就上前帮忙,嗔道,“都是亲戚,你跟我见外作甚,狗子要是在,听到这话恐怕也会不开心的。”
      邵氏说,“你铺子的事儿就够了...”
      芸娘打断,“我铺子能有什么事啊。”
      包子是现成的,装在蒸笼里,架在锅上,丢两根柴火温着就行,比起这边,太轻松了,芸娘如实说,“除了算账麻烦些,其他都还好。”
      她是会算账的,但反应要慢些,刚开张那两天有狗子,用不着她动脑子,罗狗子走了就不行,十个包子以下还好,超过十个她得反应好久。
      邵氏也为此头疼过,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别的办法,她问芸娘,“你识字不?”
      “认识几个,不多。”
      就她和罗狗子的名字,其他就不会了。
      邵氏叹气,“我也不识字,如果识字,几个包子多少钱直接写在墙上,不会时瞄一眼就好了。”
      她跟着青桃识字,转身就忘了,完全记不住,她开玩笑,“幸好我不是男子,否则不是读书的料。”
      常听谭秀才夸青桃记性好,她与有荣焉,慢慢发现青桃记性好和她完全不沾边,气馁不已,“也不知他们怎么认识那么多字的。”
      回村前她也记住好几十个字了,甚至还会背文章,哪晓得回来后全忘了,便是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也忘得一干二净,邵氏说,“年纪大忘性大,这辈子就这样了。”
      “婶子这辈子也值得了,比好多人都强呢。”
      好像也是,她相公是秀才,三个儿子都是童生,还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思及此,她笑了起来,“你也是个有福气的。”
      “我是沾了你们的福。”
      罗狗子什么话都与她说,钱栗树之所以能挣到钱,就是受青桃推车感悟,造了张能煮菜边吃饭的桌子,后来又造了其他,一发不可收拾挣了大钱。
      邵氏不知道那些事,说道,“是狗子出息,你啊,福气还在后头了。”
      芸娘笑,“借您吉言了。”
      两人有说有笑,一不留神,有两个提着纸包的汉子没给钱冲了出去,邵氏反应不及,而青桃收完旁人的钱,眼神没注意,回过神追出去时,两人已经跑远了。
      铺子里的其他客人瞠目,提醒邵氏和芸娘别说话了。
      邵氏怔了怔,众人以为她会扯开嗓门骂几句时,她突然抬脚,脚底生风的狂奔而去。
      众人眼珠溜溜一转,和青桃说,“你娘追人去了?”
      青桃刚站回灶台后,闻言,急急朝外喊了句,“娘。”
      芸娘总算觉得不对劲了,哎哟一声,边擦手边跑了出去,她不会骂人,只能大喊邵氏。
      街上没什么人,邵氏站在灰蒙蒙的街道上,宛若一阵风似的吹进了巷子,她怕出事,顾不得交代青桃半句就跑了出去。
      众人有些懵。
      人都已经跑远了才去追,追得上吗?
      还有就是这家子反应也太慢了,那两个汉子明摆着钻空子,反应快或许抓得住,现在嘛...
      青桃锁上盒子,正欲开口让铺子的人稍等,还未开口,就听远处响起杀猪般的嚎叫,伴着几声高昂的唾骂。
      众人嘴角抽了抽:“......”
      看不出铺子的老板娘如此彪悍,竟能让两个牛高马大的汉子求饶。
      “谭姑娘,你娘...真厉害啊。”
      青桃已走到了门口,看到两个汉子踉跄的跑出巷子,邵氏双手叉腰,唾骂横飞。
      不知为何,她想到了刘氏。
      刘氏爱钱如命,谁要惦记她的钱,豁出命也要斗个死活。
      “......”
      她娘,也不是一般人哪。

第 134 章 134 霸王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