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哀家不会害你的,你在顾虑什么?”
      崔太后缓缓说着,唇边虽噙笑,却有些怖人。
      谢蘅芜垂眸,一点一点,玉盏逐渐靠近嘴唇。
      崔太后这是差不多要让她干实事了啊。
      不然也不会这么着急又直白地做这些,若她是大臣之女,可能崔太后的手段还会委婉一些。
      如今的问题便是,这酒……到底正不正常?
      要么崔太后只是想诈她一回,要么就是真有什么东西。
      一时间,谢蘅芜心头划过无数猜想。
      避子药?还是定期需要服用解药的毒药?
      现在四周几双眼睛都盯着她,正殿门又被关上,可谓躲无可躲。
      谢蘅芜动作再磨蹭,嘴唇也已抵上了玉盏。
      酒气袭来,很像在暖阁时闻到的,王莹儿递来的果酒香。
      谢蘅芜无法判断这究竟有没有问题。
      她想,为了萧言舟,自己可真是做得有够多的了。
      谢蘅芜一闭目,抬袖将酒液一饮而尽。
      甜腻酒浆划过喉头,谢蘅芜忍不住咳嗽起来。但也就是如此了,咳嗽过一阵后,便再无异常。
      崔太后满意瞧着,这才舍得开口解释:
      “这就是杯梅花甜酒,腻嗓子了些,但不会有事的,你不必担心。”她示意一边人将东西带下去,正殿的门重又打开。
      “你很听话,哀家……便喜欢听话的人。”
      谢蘅芜从善如流跪下,哑声:“妾身谢太后娘娘垂怜。”
      听着她因甜酒而发哑的声音,崔太后唇角笑弧更大了。
      —
      “萧言舟”说是出宫两日,但到除夕那天,他依旧不曾回来。
      眼瞧着宫宴的时辰越发靠近,赵全也不免着急起来。
      为了不出破绽,霍珩也跟着“萧言舟”走了,赵全留在宫中,派人几次去国寺问话,得到的回答都是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这真是个含义颇深的话。
      但更要紧的,是宫宴不能没有主持大局的人。
      赵全再三衡量,找上了崔太后。
      如果“萧言舟”在,崔太后是一定不会露面的。
      一来是他们关系僵硬,二来,崔太后一定听闻了有关沈氏的风声,为了避嫌,她能不出现便不出现。
      可现在不同,“萧言舟”还未回宫,她必须在宫宴上主持大局。
      崔太后自然不会立刻松口,她疑心萧言舟是故意不出现,反复问询赵全为何皇帝还未回宫。
      赵全知道真实的原因是萧言舟还不曾达到京城,但这理由不能说。
      他只能模棱两可回答,是“萧言舟”认为两日祈福诚意不够,还需再久一些。
      众所周知,萧言舟从不信鬼神。
      这话落在崔太后耳中,简直就像笑话一般。
      她冷淡抬眸:“皇帝是不能,还是不想啊?”
      赵全却坚持着这说法,另外说了许多好话出来。到底宫宴不能无人,崔太后不得不答应下来。
      谢蘅芜得知此事时,已是宫宴前半个时辰了。
      她不免担忧。
      赵全先前说过,萧言舟最迟会在除夕前回来。
      可现在已是除夕,萧言舟却未归,莫非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吗?
      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谢蘅芜否了。
      不……萧言舟若是那么轻易就出了事,怎能在这个位子坐这么多年呢?
      话虽如此,她心头依然惴惴不安。
      梨落瞧着自家小主这副模样,于心底叹息。
      小主明明很在乎陛下的,为何总是装作不在乎的模样呢?
      没有萧言舟的除夕宫宴,虽然热闹,但气氛总有些异样。
      谢蘅芜穿着宽大的翟服,坐在席间当吉祥物。
      所幸除了崔氏的人,几乎不会有人在意她。
      或许靖国公也该排除在外。
      “那香囊很漂亮,美人费心了。”
      国公夫人上前,笑容满面说道,还示意谢蘅芜看自己的腰间。
      “我这些年来见过的,该属美人的手艺最好。”
      谢蘅芜并不讨厌这位和善的妇人,虽然她有刻意讨好的意思,但见对方喜欢,也不由笑道:
      “夫人谬赞了,妾身艺拙,当不得夫人之言。”
      国公夫人笑了笑,又与她说过几句,便去同其他夫人说话了,
      崔露?若有若无的视线飘来,刺得谢蘅芜很是不适。
      她低目,视线飘向另一边,觉出些异样。
      秦王呢?

第三十二章 除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