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想起老厂长交钥匙时,眼里的泪光。
“我们会的。”他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说。
那天傍晚,江曼拿着新做的弹簧片进来,上面的阻尼器闪着金属光。“王师傅试了,精度真的提了0.2%!”
叶东虓把图纸递给她,她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林老师肯定没想到,”她抹了把脸,笑了,“二十多年后,她的学生接了她的班。”
车间里,王师傅正在调试新设备,齿轮转动的声音清脆响亮,像在唱一首老歌,也像在说一个新故事。
第七章:夏日的订单
七月的太阳把厂区晒得发烫。叶东虓蹲在车间门口,看着王师傅带着徒弟们装仪表,额头上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
“东虓,电话!”江曼从办公室探出头,手里举着手机,“启明科技的张主管!”
叶东虓心里一紧,擦了擦手接过来。“张主管?”
“叶厂长,恭喜。”张峰的声音难得带了点笑意,“两个试点厂的数据我们查了,三个月零故障,准确率100%。厂长让我跟你们签正式合同,五十台,单价按之前说的,每台三千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叶东虓握着手机的手都在抖:“真的?”
“当然是真的,”张峰说,“明天我让人把合同送过去,你们准备好发票。对了,还有个好消息,我们刚接了个大项目,给省里的化工园区做监测系统,要是你们能拿下防爆认证,后续至少三百台的量。”
挂了电话,叶东虓愣了半天,忽然跳起来,往车间里跑:“师傅们!签合同了!五十台!”
车间里瞬间炸开了锅。王师傅手里的扳手都掉在了地上,李姐捂着嘴哭了,小周抱着电脑转圈,嘴里喊着“太好了太好了”。
叶东虓站在车间中央,看着欢呼的众人,眼眶也红了。这五十台订单,是他们熬过无数个日夜,修过无数次故障换来的,是红星仪表厂起死回生的第一步。
“都别光顾着高兴,”王师傅捡起扳手,大声说,“赶紧干活!五十台,一个月交货,时间紧着呢!”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叶东虓也跟着投入到紧张的生产安排中。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规划、质量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江曼则忙着准备合同签订的相关事宜,整理发票,联系财务,确保一切手续都能顺利进行。
第二天,启明科技的合同送到了厂里。叶东虓和江曼仔细地审阅每一条条款,确认无误后,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江曼把合同放进文件袋,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这是咱们的‘续命丹,可得收好。”她笑着说。
接下来的日子,厂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车间的机器昼夜轰鸣,王师傅带着徒弟们加班加点,每一台仪表都经过精心调校。叶东虓每天穿梭在各个工序之间,检查进度,解决突发问题。有一次,一台关键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导致生产停滞。叶东虓和王师傅在闷热的设备间里捣鼓了几个小时,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工作服,终于将设备修好,恢复了生产。
与此同时,江曼也没闲着。她一边跟进原材料的供应,确保不会因为材料短缺影响生产,一边与防爆认证机构沟通,准备认证所需的各种资料。认证过程繁琐复杂,需要提交大量的技术文件、测试报告等,但她没有丝毫退缩,每一项都认真准备。
随着交货日期的临近,五十台智能仪表陆续完成组装和调试。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车间里,银灰色的外壳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红星仪表厂的重生。
“可以交货了。”王师傅擦了擦脸上的油污,看着这些凝聚着大家心血的产品,眼中满是欣慰。
叶东虓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师傅,多亏了您和大家。”他转头看向江曼,“小曼,联系启明,安排发货吧。”
江曼点头,立刻打电话给张峰。电话那头,张峰表示会尽快安排运输车辆过来提货。
当货车缓缓驶出厂区时,叶东虓、江曼和厂里的众人都站在门口,目送着这批承载着希望的订单离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他们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脸庞。
第八章:认证的波折
交货后的日子并没有轻松下来,防爆认证成了摆在红星仪表厂面前的又一道难关。江曼已经提交了申请资料,但认证机构反馈需要补充一些额外的测试报告。
“他们说我们的仪表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数据不够完善。”江曼拿着认证机构的反馈文件,眉头紧锁,“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做一系列的测试。”
叶东虓看着文件,心里有些着急:“重新测试?那得花多少时间和费用?”
“时间上,至少还得半个月,费用大概要五万左右。”江曼叹了口气,“而且,这还不一定能保证一次性通过。”
五万块,对于刚刚有了起色的红星仪表厂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如果不通过防爆认证,就无法拿到启明科技后续三百台的订单,之前的努力可能都会付诸东流。
“再难也得想办法。”叶东虓咬咬牙,“我去联系几家合作过的实验室,看看能不能便宜点。你再跟认证机构沟通沟通,看能不能简化一些流程。”
接下来的几天,叶东虓四处奔波,联系了好几家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给出的价格都超出了厂里的预算,直到他找到了一家新开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负责人是个年轻的工程师,对红星仪表厂的经历很感兴趣,愿意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帮他们做测试。
“我也是从创业的艰难中走过来的,能理解你们的处境。”年轻工程师说,“但测试标准我可不会降低,毕竟这关系到产品的安全。”
叶东虓连忙点头:“那是当然,我们也希望产品能达到最高标准。”
与此同时,江曼也在与认证机构不断沟通。她详细地解释了厂里的情况,以及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表现,希望能争取到一些宽松的条件。经过多次沟通,认证机构同意在一些非关键指标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
在实验室进行测试的日子里,叶东虓和江曼每天都提心吊胆。他们密切关注着测试进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终于,半个月后,测试报告出来了。大部分指标都符合要求,但有一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稍稍有些勉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算法来提高。”小周看着测试报告,自信地说,“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能搞定。”
叶东虓看着小周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就看你的了。”
小周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算法优化工作中。他在办公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代码、进行模拟测试。江曼给他送了好几次饭,他都顾不上吃,眼睛始终盯着电脑屏幕。
第三天傍晚,小周终于完成了优化。再次送去实验室测试后,结果显示所有指标都完美通过。叶东虓和江曼得知消息后,相拥而泣。
“我们做到了。”江曼哭着说,“防爆认证终于有希望了。”
叶东虓擦了擦眼泪,看着窗外的夕阳:“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什么能难倒我们。”
很快,补充完善后的资料再次提交给认证机构。这一次,他们满怀信心地等待着认证结果。
第九章:希望的曙光
等待防爆认证结果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格外漫长。叶东虓和江曼一边继续关注厂里的日常生产,一边焦急地盼望着认证机构的消息。
厂里的生产并没有因为等待认证而停滞。在完成启明科技的五十台订单后,他们又接到了一些小订单,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让车间保持着忙碌的状态。王师傅带着徒弟们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每一台出厂的仪表都保持着高水准的质量。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江曼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是认证机构打来的电话。她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江女士,恭喜你们,红星仪表厂的智能压力表通过了防爆认证。”电话那头传来认证机构工作人员的声音。
江曼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真的吗?太感谢你们了!”她挂了电话,立刻跑到车间,大声喊道:“师傅们,防爆认证通过了!”
车间里瞬间响起一片欢呼声。王师傅放下手中的工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好啊,咱们的努力总算没白费!”
叶东虓也兴奋不已,他立刻联系启明科技的张峰,告知了这个好消息。张峰在电话那头也很高兴:“叶厂长,这可是个大喜讯。我马上向上面汇报,三百台的订单很快就会落实下来。另外,我们还想邀请你们参加下个月的行业展会,展示一下你们的产品。”
叶东虓欣然答应:“好啊,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准备。”
挂了电话,叶东虓看着热闹的车间,心中感慨万千。从濒临倒闭到通过防爆认证,再到即将迎来三百台的大订单和行业展会的展示机会,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地实现了逆转。
喜欢。
第434章 ~希望的曙光00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