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评论道:吴范、刘惇、赵达这三个人,在各自擅长的术数领域都达到了精通的境界,思考问题的精妙程度更是常人难及。但君子运用心思,应该着眼于更宏大、更长远的事 —— 所以有见识的人,都会放弃这类小技艺,专注于更重要的事业。
(孙盛点评说:要提前看清还没发生的事、预判未来的情况,就算是春秋时期擅长占卜的裨灶、梓慎,都觉得难度极大,何况是比他们水平还低的术士呢?吴史记载赵达知道东南方有帝王之气,才特意渡江南下躲避战乱。可魏国继承汉朝正统,在中原接受天命建立政权,赵达却没能提前看出征兆,反而逃到吴越一带。他还不明白藏着术数不肯传授是多么浅陋的事,结果被当时的人轻视。这样的人,哪能说他能预判天道、看清帝王应有的祥瑞呢?从前圣明的君主观察天地间的自然现象,画出八卦的图形,所以通过蓍草占卜得出吉凶,变化体现在六爻之中。虽然《连山》《归藏》《周易》这三部易书不同,但卦辞爻辞的道理是一致的 —— 哪有转动一下算筹,就能探究深层规律、推测隐秘情况,靠随口应对反向占卜,就知道未来事物的道理呢?世俗之人喜欢新奇怪异的事,胡乱编造神奇的说法,这类东西本就是孔子所摒弃的,所以君子会专注于更重要的事,不会看重这些小技艺。)
裴松之反驳道:孙盛说 “君子要专注于更重要的事,不看重这些小技艺”,这其实是评论家的常见观点,算不上新说法。但他其他的批评,就都没道理了。从中原陷入大乱到建安年间,几十年里百姓死伤殆尽,后来勉强恢复小康,活下来的人也都是从百次死亡中侥幸逃生的。江东地区虽然也有战乱,但远没有中原那么惨烈 —— 怎么就能断定赵达不是算出了各地的安危,知道哪里灾祸少、哪里有利,才选择去东南方保全自己呢?反而责怪他没看出魏国会兴起、逃到吴越一带。要知道,就连西汉擅长占卜的京房,都没能避免自己被处死的命运,何况赵达只是因为藏着秘术被轻视,不过是处于后悔遗憾的境地,已经算幸运了!古代的技艺方法本就不止一种,探究深奥道理的功夫,哪只限于六爻占卜?只要掌握了关键诀窍,就能轻易看透事物本质 —— 转动一下算筹就能预判,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赵达的推算,能深入关键精妙之处,探明隐秘情况,和古代的术士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孙盛却用裨灶、梓慎的标准限制他,说赵达是胡乱编造,这不是切实合理的评论。
葛洪在《抱朴子》里记载:当时有个叫葛仙公的人,每次喝醉了酒,常常跑到别人家门前的池塘里躺着,躺一整天才出来。有一次他陪孙权送别客人到洌州,回来时遇到大风,大臣们的船大多沉没了,葛仙公的船也沉了,孙权特别懊恼惋惜。第二天孙权派人划船去找葛仙公的船,还亲自登高眺望。过了很久,居然看到葛仙公从水里走过来,衣服鞋子一点没湿,脸上还带着酒意。见到孙权后他说:“昨天我陪您送别时,伍子胥来请我,临时去喝了杯酒,没来得及跟您说,就先跟他走了。”
还有个叫姚光的人,会用火术。孙权亲自测试他:堆了几千捆荻草,让姚光坐在上面,又用几千捆荻草把他裹起来,借着
第98章 吴范刘惇赵达(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