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州市中心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里,上午八九点钟正是老茶客们聚集的高峰期。
竹椅藤桌,盖碗飘香,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悠闲地读着报纸,或是围着棋盘厮杀。
“老张,你看今天这报纸副刊没?说什么‘光棍节,现在这些年轻人,真是搞不懂。”一位戴着老花镜、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抿了口茶,指着《江州晚报》上的一小块文章,摇头笑道。
旁边被称为老张的老人扶了扶眼镜,凑过去看了看:“光棍节?十一月十一号?四个一?这有什么讲究?我们那时候,打光棍是件丢人的事,家里老人愁得睡不着觉,现在倒好,还搞个节日庆祝起来了?真是世风日下哟。”语气里充满了不解与一丝鄙夷。
“可不是嘛!”另一位摇着蒲扇的老人加入讨论:“我听我孙子说,他们大学里好多学生还在搞什么联谊活动,说是要‘脱光?哎哟,这话听着都害臊!我们那时候搞对象,哪能这么大张旗鼓的?都是偷偷摸摸,组织上介绍,领导批准……”他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互联网上搞出来的名堂吧?”又一位看起来稍显“时髦”、知道些新鲜词汇的老人插话:“我儿子在电脑公司上班,说现在年轻人都泡在网上,什么QQ、论坛的。这个光棍节,估计就是哪个闲得无聊的大学生在网上瞎起的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还真有人当真了。”
他顿了顿,略带调侃地说:“不过也好,找个由头吃喝玩乐嘛,总比我们那时候只有春节国庆强。”
茶馆里的老人们大多附和着点头,语气中带着过来人特有的宽容与不解。
在他们看来,“光棍”意味着孤独、失败与不完整,是需要被尽快解决的“问题”,而非值得庆贺的“状态”。
这个突如其来的节日,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互联网文化和年轻人特立独行的价值观,与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他们或许会一笑置之,或许会轻微斥责,但大多并不会真正放在心上,只觉得是年轻人又一次无伤大雅的胡闹。
然而,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端,氛围却截然不同。
江州大学旁的“极速网吧”里,即便是在上午,上座率也超过了七成。
烟雾缭绕中(那时网吧禁烟还未严格执行),混杂着泡面味、汗味和机器散热的气味。
键盘声、鼠标点击声、游戏音效和年轻人的大呼小叫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躁动的活力。
几个显然没课的大学生挤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是淘宝网的页面
第308章 迎接光棍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