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显然还达不到城里的结婚条件,但是“老三件”却也慢慢变成了刚需,就算条件差点的凑不齐三件,最少也得准备两件男方才好意思提结婚的事。
亮子大哥前两年才结的婚,那时候不光把家里的家底都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
两个儿子离得近,到了亮子这儿,家里就是想凑都凑不出钱来了,所以婚事也只能往后拖。
家里指望不上,亮子自己也费上了心,他们这几个人就是半大小子的时候在村里耍耍混,太出格的事儿还真没干过。
李建宁虽说不是上学的料子,但他是王月娥的心头肉,王月娥一心供小儿子上学,李建宁在县城上了三年高中,认识了不少人,也把县城混熟了,他说要在外面做大事,平常总也不回村,反正混了两年多每次回家都要跟王月娥要钱,儿子要干大事,王月娥自然是大力支持,每次要多少给多少,就算从来没有见过回头钱,王月娥也从来不追问。
李建宁这一次回来也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亮子琢磨着是不是也能跟三哥出去干点啥儿,他要求不高,能挣够结婚的钱就行,亮子心里打定了主意,三哥交代的事儿他一定得办,不光办还得要办好。
几个人都存了差不多的心思,回到家里把家里能动员的人都动员上了,亮子家里奶奶还挺壮实加上亮子娘和嫂子老中青三代妇女都在忙着打听消息。
李建宁看着是出息了,亮子家里人也都指着李建宁能拉亮子一把,他奶奶和娘自然就不用说了,就连他嫂子都很上心,家里还没分家呢,如果亮子结婚又掏几个大窟窿,以后还是得家里还,要是亮子自己能把结婚的钱凑出来,家里不遭难了,那以后分家的时候她还能多分上点儿,最起码不用分窟窿。
人多力量大,过了两天,亮子又去找李建宁的时候,就给他带去了一个消息......
李建宁听到亮子打听来的信,沉默了几分钟,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他自然要去打听打听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有几分把握就能去堵人,但是这个人......李建宁如果要下手还得好好思量一番。
除了这事儿,亮子还把他从家里听来的一些关于苏玉兰的事儿也跟李建宁提了一下,三哥都说了让看着李晓梅,李晓梅跟苏玉兰整天呆在一起,亮子觉得二嫂的事儿还是有必要都三哥说一下。
那个事儿还需要再打听确认下,但是二嫂这儿发生的事儿村里人都知道,二嫂能不能挣钱这事儿李建宁并不关心,但是傻奎那个傻大个竟然想娶他二嫂?这他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一个傻子要娶了二嫂,那他以后咋称呼傻奎,叫二哥?那不得被人笑话死!
第二天李建宁就走了,他走的时候跟王月娥说出去两天就回来,干啥去?王月娥从来不问,李建宁也不从来都不说。
其他几个兄弟打听出来的消息跟亮子都差不了多
七十、滑天下之大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