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单独驻扎在叶城东北隔壁的红旗八连,修路和开矿有时需要使用到雷管,所以连部仓库里放着上百斤雷管。
有雷管的帮忙,炸开地下河入口的事很简单。
在裂开的大口子下头,六七米宽的河水从地面之下六米左右的岩洞里喷薄而出,落入漆黑一片的地下河道里。
声如巨雷。
开打地下河的盖子只花了一天,但想要把发电机装上去却不是那么简单。
一群知青抓耳挠腮干了四五天结果一直没成功。
最后还是方红军出马,去小海子农垦区找到他的老战友,借了几个有经验的安装师傅过来忙了三天才装好。
电流出现的那一刻正好是傍晚。
只见橘黄色的沙漠边缘,昏黄与黑暗的交接之处,一盏盏橘黄色的灯泡在连部里挨个亮了起来。
男女知青们围着灯泡看了半天,直到眼花才肯作罢。
倒不是他们没见过这个,不过是太过兴奋而已。
有了电,车间和宿舍在晚间可以做的事情便多了起来。
不过宝根没有急着搞三班倒生产,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原料跟不上,而且兵团征文那边马上就要截稿。
他必须在这几天审定完所有人的稿子。
兵团这次征文说是不限人员都可以投稿,听说参与的人很多。
听说就连师部警备连也有一小半参加了这个活动。
红旗八连是极少数几个全员参与的连级单位,所以张宝根帮忙修订稿件的工作相当大。
一口气忙了三天,带着两个黑眼圈的他总算是完成了所有的稿件修改工作。
其中最让他满意的是余蓉、任耕农和范红章的文章,冯碧云的文章也大有长进。
发下去让大家认认真真的各自誊抄一遍,张宝根倒头就睡,全部稿件由方红军带着人直接送去师部邮局。
多跑点冤枉路不算啥,张宝根觉得还是稳妥点好。
......
石河。
兵团总部某大会议室。
上百人在这里走来走去,桌子上全是各式各样的信件,如山似海。
时不时的还有人背着麻袋进来,将新到的信件倾倒在桌面上。
现场总负责的人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又拖延了半个小时这才宣布征文活动正式截稿。
审稿需要整整一周时间,很多调来的评委都做好了熬夜的准备。
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忽然咦了一声。
“诶,这个连队投稿的人很全啊!”
坐在他对面的同事头也没抬,语气里带着笑意。
“积极性算是不错,不过,呵呵, 给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而且啊,几乎没几篇能入初选的。”
中年人没有立即回答同事的话,而是认真的把手里的一份稿子看完,接着又看了第二份稿子。
“嗯,还不错,这两份稿子比起我之前看的都要高出一截。”
“叙事角度都是从国际开始的,难得啊。”
他的同事依旧没有抬头,而是随手将手里的一份稿子放进了不合格的篓子里。
“我估计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他们全连选出来最好的两篇。”
中年人觉得自己同事说的有理,大概这就是事实。
于是他开始看第三篇稿子。
片刻之后,他猛然抓起手边的信封看了看发信的地址。
“第三师直属红旗八连?”
“等等、等等,我先看看下一篇。”
第436章 刷下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