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绝大部分文臣们和外国细作传的谣言,说是孩视他的文臣和外国细作传的谣言。
呵呵,他可没有让李全福欺骗爹爹。
的确是他们传的谣言,只是不仅是他们而已。
语言的艺术,此刻就稍稍发挥了下。
……
他堂堂大宋太子,能让他动脑子维护的人,得体现价值,也要对得起他这份维护是吧!
嘉佑二年,在赵暄和微容的努力下,官家对狄青的印象越发的好了,甚至赐婚沂国公主赵微容和狄青之子狄文宇。
当然,在赵祯的视角里,他这是在用儿女婚事替太子赵暄拉拢狄青,这是个政治举动。
本来在赵祯心里,该选个其她公主下嫁的。
至于宝贝女儿微容,还是嫁给文臣世家比较好。
但……谁让狄青儿子狄文宇相貌身板,全都长在宝贝女儿微容欢喜的点上。
最后拗不过女儿的赵祯,还是同意了。
朝堂上文臣们哗然,但身为皇亲国戚的狄青,已经不是他们能轻易撼动了。
他儿子可是太子赵暄的同母亲姐姐沂国公主的驸马!
啧,总要给几分面子太子的。
好在,太子也不是很重用对方,没有改变重文轻武的朝堂政治生态的意思。
对于狄青提议的“番戍法”,太子还是和官家一样的态度,跟他们这些文臣站在一边,不赞同。
实则:爹爹还在呢,现在不能改,等以后自己能做主了,再说。
嘉佑三年,苗妃晋封苗德妃,其女福康公主,下嫁李玮。
同年,周昭容晋封周妃,其女庆寿公主也嫁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嘉佑四年,太子同母姐姐沂国公主,正式下嫁狄青之子狄文宇。
嘉佑七年,赵祯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加上年纪已经五十有三,他怕某一天突然睁不开眼,暄儿要守孝,耽搁了暄儿立后娶妃生子。
是年,太子赵暄迎娶太子妃。
嘉佑八年,赵祯崩,享年54岁,庙号仁宗。
同年,太子赵暄登基,次年改元乾正。
再次成为太后的思宁,无比熟练的将宫务交给儿媳管理,自己则开始过自己悠闲美好的太后生活。
过了一段悠哉日子后,又开始找事情做。
比如,学道学医,于是在养生、医术上取得了相当成就。
比如,把种花爱好,改为种各种从海外、国外带回来的种子,发掘它们的用处,是否能吃,是否好吃,是否能用作药材,是否能制作衣服保暖,是否……
比如,进一步学习琴棋书画刺绣等技艺。
比如,骑马射箭练剑,终于不用怕被人指指点点不淑女了。
比如,利用自己名下的书店,挖掘某些利国利民的着作,比如农书,比如医书等等,扩大印刷量,以半卖半送的价格,惠民卖书。
至于孙子,呃,她当太后也当出经验了,只要儿子是清醒的,孙子关心关心他们的吃吃喝喝,身体康健等情况就可以了。
至于皇位,头脑清醒的儿子,会选出最适合的那个。
即使有嫡长子的存在,可嫡长子不合适,儿子也不会将就。
前头有层层阻碍,他也会想办法使手段达成目的,让最适合的那个继承。
虽然话难听,但当皇帝,该冷血的时候,必须冷血。
喜欢。
第84章 结局(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