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
五代十国很黑暗,很没有道德。
主要原因就是武人有着强大的实力,却又不讲道理,都是省事又简单的直接杀,让别人产生恐惧。
自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武人都是这样的行事手段。
再有就是五代的时候,李存勖打后梁,建立后唐,他手下有个将领叫李嗣源,但他背刺了李存勖,然后他的手下有个将领,叫石敬瑭。
石敬瑭背刺了李嗣源夺取政权……套娃一样背刺下去,非常没有道德感。
这就算了,五代十国很流行吃人,是的,吃人是社会上明面流行的风气了。
礼崩乐坏啊!
和如今的区别,感觉五代十国就是野兽横行。
……
天下苦武人久矣,当时太祖手底下都是骄兵悍将,他只能抬高文人地位,压制武人,解决武人问题。
当时残暴无道的时代,太需要文人重建秩序,重建道德底线。
太祖的政治智慧无疑是非常可以的,对准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武人问题”。
但太宗、真宗也在重文抑武,到官家这个时候,文人势力已经远远超过武人势力,形成一大股势力了。
官家这个时候,应该改变政策,打压文官,抬升武将地位,维持文武平衡的。
但官家的改革,其实就是利用文官集团内部的改革派范仲淹、富弼等,针对大宋文官体系弊端的调整,主要针对的是34;冗官34;问题,如限制恩荫、严惩贪腐、改革科举。
依旧重文抑武……呃扯远了,就实际的说,这次的庆历新政,官家是出于财政危机和官员办事效率考量的。
但思宁也能看出来,新政中34;明黜陟34;、34;抑侥幸34;等措施,也确实触动了既得利益文官群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思宁看来,官家既需要文官体系维持统治,又要防止他们尾大不掉,想要用皇权引导文官们自我净化,简直就是把文官想得太好了,文官一样有奸臣,有小人。
官家政治手腕不够强,政治智慧也不够,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支持,想要改革成功,根本不可能。
但她忧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被触动到利益的文官群体们可能出现的反扑。
官家和曹皇后面和心不和,思宁能非常肯定,曹皇后绝不会站在官家这边,帮助官家。
而曹家那边,只要文官势力许诺的利益足够,那也是能够拉拢的。
毕竟曹皇后又没有生有皇子,凭什么为官家竭尽全力效力,大概只面上糊弄下官家就罢了。
何况,宫外还有个赵宗实,是在曹皇后跟前养过一阵子的,已经和曹皇后的外甥女定下婚事了。
不比曹皇后跟前抚养的那个豫王强多了,若是赵宗实成为下一任继承人,那下一任皇后,还是曹家这边势力的。
总之,搞掉官家的亲生子,扶上一个听他们话的宗室子,不是挺好的吗?
这还能打击到官家,让承受丧子之痛的官家,再打不起精神搞改革。
……
团团在新政期间,最好少接触豫王,就是刚出生的三皇子,也要少接触。
她并不能保证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文官势力一定会针对官家的两个皇子,但她也不能肯定他们一定不会。
以防万一,避开两个皇子,避免殃及池鱼,就是最好的选择。
喜欢。
第42章 避开,避免殃及池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