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李承乾心里清楚,旱灾就出现在长安周边,京畿地区。
     水灾出现在洛阳,但他不能明说。
     要不然,那就真的神了。
     可这一次神了,那是因为他历史上当太子,亲自经手过这件事情,当时李世民发了很大的火,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但往后的灾害,他就不一定知道。
     必须要借助这次蝗灾跟水灾,把应对的方案弄出来,以后按部就班就行了。
     至于灾后重建和开仓放粮这些,本身就是有一套的。
     唯一的问题是,怕官员欺上瞒下。
     只要没有欺上瞒下,是不需要专门提的。
     本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各自负责各自的事务,也是三权制衡的一个象征。
     但是,李世民为了集权,所以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之后尚书令就一直是虚设状态,直到给了魏王李泰一个尚书左仆射。
     一开始,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全都担任过尚书左仆射或者右仆射。
     换而言之,就是正职不存在,只存在副职。
     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李世民连中书省和门下省,都不是跟尚书令同样的官职了。
     就像房玄龄,只是从尚书左仆射转为门下省左仆射,这是一种集权的表现。
     尚书省这边,李泰下线之后,类似于让皇帝直接领导,提都没有人提。
     然后,房玄龄就兼任了,李承乾册封皇后的时候,房玄龄就是以这个身份出现的。
     换句话说,现在三省基本上废了,属于房玄龄一个人主持。
     原本还有一个唱对手戏的魏征,是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
     那一次,李承乾让他让把侍郎给了马周。
     但马周毕竟年轻,所以现在的丞相,只有房玄龄一人。
     原本李承乾是想着,集权正好,反正他准备大改革官员制度。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的事务越来越繁忙,管理这么大的地盘,忙到已经快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皇帝突然不说话了,大家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也不敢说话。
     “诸位爱卿,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事务也越来越多。
     每个人要处理的事物,也同样越来越多。
     尔等感受如何,朕不知晓。
     反正,朕自己快要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了!
     就算朕能够坚持,朕的子孙后代也能坚持吗?
     更何况,大唐未来必然更加庞大,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距离上次,朕拿出改革方案,时间也过去那么久了,诸位爱卿考虑如何呀?”
     这一次,李承乾下定决心,开始改革官制了。
     官制改革之后就轮到兵制了。
     这两个制度改革完毕,旁枝末节的事情,那就得一直修修改改。
     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甚至千秋万代。
     能不能做到先不说,那他借鉴了那么多经验,也把大多数后果,能想到的都想过了。
     再怎么的,也不可能再走不超三百年的老路。
     没有制衡的权利,连他自己都觉得可怕,更别说以后的子孙后代。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他不想这样。
    喜欢。
  

第544章 再提官制改革[2/2页]